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高捷成:救国才能顾家 国亡家安在

长江云新闻  2025-09-07 10:53:41
分享到:

高捷成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扁担银行”到“马背银行”,一手紧握枪杆子,一手狠抓钱袋子,一直奋战在我党的金融战线。他建立了红军会计制度,为后续财务管理奠定基础。他筹建冀南银行并担任首任行长,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建设,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自1932年3月离开家乡,高捷成已经六年没有与家人联系。这封家书是高捷成于1937年4月10日在延安,写给叔父高开国的信。

(高捷成)

开国宗叔大人台鉴:

……我自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决心从戎,于是仓卒离家……在这六年中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

我还记起将临走的时候,曾留一信给你转添木我的父亲云:“我要和你们离别了,或者是永远离别了,我不挂念家庭,希望家庭也无须挂念于我!”这是从戎的决心,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坚决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

我极〔现〕在迫切须要知道的:我的父亲添木和母亲是否仍在健康?……我的内室宁庭改嫁否?我的小儿活泼否?

我所欠挂百川银庄二万多元的债,时刻记念在心,本利至今当在三万余。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当不短欠分文,望勿挂念、怨恨……

不肖浪荡宗侄 高捷成敬上

民国廿六年四月十日

(高捷成致叔父书,来源:《重读抗战家书》)

高捷成前辈,您用短暂却炽烈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信”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是信仰如炬。“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正是这火炬般的信仰,让您与至亲诀别六年,历经长征的九死一生。正是这炽烈的信仰,让您在1943年5月河北内丘的血战中,面对日军的围追堵截,为保护机密文件身负重伤,最终倒在敌人的刺刀下,年仅34岁 。

(冀南银行旧址,来源:《中国金融家》)

第二重,是信义如山。您为支援革命,挪借了叔父银庄的巨款。烽火连天,您却始终将这笔“债”铭记在心,承诺“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当不短欠分文。”这份信义,是对家人的承诺,更是对革命事业如山的担当。

第三重,是信念如钢。“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正是这钢铁般的信念,让您舍弃了小家的温暖,扛起了大家的危亡。这份信念穿越时空,正是这份信念指引着我们,在今天的时代洪流中,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去守护和建设好那个您所期盼的——一个不再需要把银行驮在马背上的强大的中国。

英烈简介


高捷成(1909—1943),福建漳州人。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红1军团到达中央苏区,从事银行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随后进入红军大学第1期学习,并创立军队会计工作制度。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随八路军129师赴冀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筹建和领导冀南银行,并同敌人展开了金融战,是我党金融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3年5月,在反“扫荡”战斗中于河北内丘壮烈牺牲,时年34岁。


讲述人

讲述人: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 赵帅翔

出品人:洪燕、梁延、周静、王秋、李贞实

编审:梁延、向秀、周静、胡银芳、张丁

策划:刘炜、易星

撰稿:刘炜、易星

情景剧:赵帅翔、何山

音频制作:杜佳奕、杨旭宇

统筹:吴宝洪、熊婧洁、洪伯

图文编辑:熊婧洁

相关阅读

戴安澜: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

左权:别时容易见时难

潘涛:为了抗战,他离家门咫尺之遥而不入

陈难: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和平呼唤

郝梦龄:成功不必在我

赵一曼:妈妈的最后一堂课

唐仁玙:留得重逢相对流

张自忠:力战而死,无愧国家,无愧民族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