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揭秘】一晃36年,当年伊朗人质危机到底咋回事

长江云  2015-11-07 10:45:41
分享到:

今天来回顾一历史事件——伊朗人质危机。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美国大使馆被占领,52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为人质的一次危机。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美国更是根据此次事件改编出一部电影,名为——《逃离德黑兰》,此事已过去36年但是影响依然在。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莫沙德哈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莫沙德哈。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19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

巴列维的行事做派西化办美式学校、整个伊朗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他为人奢靡、不遵守伊朗教义、贱卖石油、最不能容忍的是他中情局合作推翻。哪怕到现在,许多在西方国家生活伊朗人虽说对巴列维印象好,但倾向于当年被推翻的莫沙德。于是伊朗爆发革命,整个国家同仇敌忾一则给莫沙德报仇腐败的国王另一方面恢复伊斯兰的教义最后是把美国CIA赶出伊朗

无论如何,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了,不是因为贫穷、饥饿、失业等一般理由,美国完全没准备。伊斯兰革命之后,巴列维政权被完全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神职人员执掌伊朗政权,的政权打算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意志改造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等。美国、以色列自然而然列为伊朗头号敌人。体制改变,加之与美国势不两立,所以当时的伊朗在国际社会上显得比较孤立。孤立自然带来伊朗外界的敌审判的国王巴列维跑到美国,这也彻底激怒了伊朗的革命派。

在愤怒情绪点燃1979年11月4日,百名穆斯林学生冲到美国使馆,绑架使馆主楼里的工作人员、撕下美国国旗、扣下52名美国外交官意欲以其换伊朗逃往美国的国王巴列维

图为一名美国人质游街示众

伊朗方面认为把美国人扣为人质的行为是正当的,由于美国对于伊朗独裁者国王的集权主义统治进行支持,这是一种报复,美国必须把巴列维放回伊朗进行应有的审判。也有意思实际上是伊朗新的政权对美国的不平衡的示威。美国也没有服软,此时总统卡特立刻对伊朗施加经济外交双重压力,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伊朗被从美国驱逐出境;80亿美元伊朗在美资产被冻结。

1980年2月,伊朗向美国提出了一系列释放人质的条件,其中包括遣返被废黜的国王。卡特无法答应,于是决定通过诸如瑞士等第三国政府公开寻求谈判。同时,他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秘密营救行动。但由于准备不足,营救行动成为一次高难度的特种部队作战。

最后伊朗人质危机解决是由于一个转机1980年7月,伊朗前国王巴列维竟然病死了。伊朗绑架人质无人可换;此时两伊战争爆发;美国总统的换届大选中卡特输给了里根。种种原因促使下,一时间伊朗认为人质危机亟待解决否则里根上台可能采取更强硬的政策新总统上任之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经过多次秘密接触,伊朗美国达成协议。1981年1月20日里根总统上任第一天,人质被释放。

伊朗人质危机虽然最终解决,但也体现伊朗反美情绪是一个国家化的存在美国对伊朗也是恨意颇深。从此两个国家保持长期敌意,甚至互相颠覆的行动计划

至于很多人质疑,为何当时美国没有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仅仅是因为伊朗手上有人质吗?回顾一下那几年的世界格局就能明白:1978年,越南苏联签订《越苏友好合作条约中国与美国在1979年正式建交;1979年中国开始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简单来说,当时中美关系正渐靠近,中东苏联入侵阿富汗引起整个伊斯兰世界反苏,伊朗又在反美,整个美苏争霸大局下,美国对伊朗军事行动也就是把伊朗推向了苏联所以当时美国对伊朗保持了克制没有对伊朗过度逼迫,而伊朗也没有彻底导向苏联阵营战略角度来说,全球博弈,为了大目标实现,美国的处置其实考量过后的结果

【来源:湖北之声】

本文编辑丨徐珊珊

本期主编丨孙甜甜 苏畅

责任编辑 何潜彬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