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湖北南漳这家养牛场,“牛”在哪里?

长江云新闻  2025-08-30 00:41:09
分享到:

8月28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记者团走进南漳县九集镇1200亩的云上牧歌万头奶牛智慧产业园,长江云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80位转盘式挤奶机缓缓启动,上千头奶牛依次排队挤奶,鲜奶顺着管道4分钟内降至4℃。据悉,这些鲜奶经三层过滤注入保温罐车后,会直奔300多公里外的蒙牛武汉加工厂。

这家养牛场,“牛”在哪里?

“牛”在有智慧:

睡的是水床、吃的是“硕士餐”

7500头牛有自己的健康档案

“这座投资12亿元的现代化牧场,目前有7500头奶牛,全部建成后,预计今年底存栏量将达1万头,年产鲜奶9万吨,年综合产值16亿元。”云上牧歌(襄阳)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文向记者们介绍道。

作为华中地区养殖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奶业基地,成千上万头的奶牛,如何养殖管理?

原来,这里的每头牛都有“身份证”。陈文告诉记者,牧场里的每头牛从出生起,就建立了自己的身份档案,每天的身体状况都会被高科技记录在案。“1名饲养员能管70头牛,全靠这头牛脖子上的智能脖环。体温、反刍、步频实时上传,一旦反刍次数低于每分钟2次,系统立刻报警。”云上牧歌智慧牧场副场长缪万荣说道。

牧场里,价值2000多元的水床“席梦思”会根据季节自动调温;顶棚生物照明模拟自然光谱,提高产奶量8%;饲料方面,一群研究生毕业组成的专业团队为奶牛们“配餐”,用小麦秸秆+玉米青贮自主配方,实现“本地草喂进口牛”,每吨饲料成本比进口燕麦草降低15%,乳蛋白却高出国家标准1个百分点。

“牛”在有钱赚:

何必东奔西走

高薪就在家门口

产业兴了,就业自然就活了。

44岁的华晓琴,去年还在广州做家政,如今骑着电动车分钟到岗,成了饲料分拣班长。

华晓琴高兴地说:“我现在工资5000多元,跟在广州差不多,但能回家给孩子做热饭,老人头疼脑热我也能第一时间照顾到。”回忆起在广州打工的日子,她说孩子最常问的就是“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你过年回来吗”,说到这里,华晓琴的声音有些许哽咽。如今,这样的问题在华晓琴家里已不复存在了。

华晓琴的经历并非个例,南漳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给出数据:今年南漳已开发2300个“妈妈岗”,其中云上牧歌占30%,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通过“燕回荆山”工程新增返乡创业1402人,带动就业1500余人。

“牛”在有沃土:

“速度”加“热情”

等于南漳产业兴旺

产业兴,就业活,背后的诀窍是南漳项目落地的速度:从洽谈到签约3个月内完成,签约到动工仅需2个月,动工到投产17个月。南漳,是一片投资的沃土。

南漳县项目秘书尹恒介绍:“45天完成青苗补偿、征迁腾地;6天完成云上有品项目从签约到开工。我们实行‘26211’机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挂帅,拿地即开工。”

作为闽商的陈文,如何选择了鄂西北山里的一个县城?

尹恒透露了一个故事:“当时陈文女士突患水痘,需要隔离,我们按防控要求把她送到定点医院。我爱人每天炖好鸡汤,我开车30公里送到医院门口,15天没断过。后来她把这段经历发到朋友圈,福建那边的企业家都说,‘南漳把客商当家人,项目就落这儿!’”

深受感动的陈文,不仅自己来了南漳投资,还以商招商,引来了不少闽商在南漳投资。如今,陈文的小儿子已经从福建的大城市转学到南漳县就读。

此外,南漳在政策端同样给力:县财政兑现青贮玉米补贴每亩300元,产业链补贴1200万元;“智慧农业贷”2.6亿元直达企业;审批材料精简60%,时限压缩50%……如今,南漳围绕“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已聚集10余个项目——上海申能2亿元生物质制气、云上有品3.5亿元乳制品深加工、汕头丰达3亿元牛肉精深加工……预计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带动5000余人就业。

南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南漳将锚定培育1家产值过15亿元、2家过5亿元、56家过亿元农业企业的目标,持续放大“链主”带动效应,让“八百里金南漳”成为襄阳乃至湖北农业强省建设的县域标杆。

(长江云新闻记者 张文杰)

责任编辑 张文杰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