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收官“十四五” “襄”当精彩 | 区域协同赋能 引领带动效能倍增
作为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极,“十四五”期间,襄阳锚定打造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通过强化交通互联、产业协同、生态共治和公共服务共享,以统筹联动提升区域协同,显著增强了区域引领带动能力。
记者 望丽红:十一前夕,伴随着襄荆高铁的通车,湖北首条高铁大环线正式贯通。襄阳以自身为中心的“多向放射型”高速铁路网络加速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目标,“十四五”期间,襄阳持续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铁、水、公、空”多式联运、外联内畅、立体互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铁路方面,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873公里,已形成通往武汉、西安、郑州、重庆、荆门五个方向的“五向”高铁格局;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9公里,建成“三纵两横一环两支”的高速公路网;水运方面,汉江襄阳段航道融入长江和“汉湘桂”两大黄金水道,实现千吨级船舶通江达海,预计在“十五五”中期有望提升至2000吨级通航能力;航空方面,襄阳机场航线基本覆盖国内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及副省级城市,进一步强化了区域性航空枢纽功能。
记者 滕树杰:创新协作模式,完善制度框架,强化技术支撑。 “十四五”期间, 襄阳牵头推进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构建并持续完善了多层次、多流域 、多污染要素的联防联控机制,形成了“流域共治、区域协同、机制创新”的治理格局。
推动建立“襄十随神”跨区域河湖长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和跨市流域联防联治机制,促进“南襄荆荆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十堰联合申报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入选全国示范项目,与神农架林区完成全省首笔跨市排污权交易,和十堰同时入选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生态联防更加有力,绿色发展引领作用进一步彰显。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十四五”期间,襄阳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核心,通过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跨区域协作平台,持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为企业和群众带来高效便捷的政务体验,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李晓雨 张雪晶
襄阳台 老河口台 枣阳台 谷城台
通讯员 朱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