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中国首个心肺复苏培训中心落户武汉 力破“三低”困局

长江云新闻  2025-10-16 18:27:53
分享到:

每分钟就有一人因心脏骤停离世,普及率、成功率、入家率均不足1%——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揭示了我国心源性猝死抢救面临的严峻挑战。10月16日,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北京香山心肺复苏生命支持会议在武汉举行,中国首个省级心肺复苏培训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国在提升公众急救能力方面迈出关键一步。

会议现场,中国心肺复苏生存环培训中心、腹部提压心肺复苏医教研中心、中国心脏猝死防治救中心同步获得授牌,共同构筑起我国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的新体系。湖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沈波在揭牌仪式上表示:“我们不仅要打造一支专业急救队伍,更要在全社会播撒全民施救的种子。”据他介绍,该中心计划为湖北省各级医院培训100名高级心肺复苏导师,并在基层培养1000名专业急救人员与具备资质的公众施救者。学员完成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将获得相应心肺复苏培训资质。

会上发布更新中国心肺复苏指南、启动中国心肺复苏新指南仪式。《2025中国心肺复苏专 家共识(中文)》《2025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英文)》《2025中国老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蓝皮书》《2025动物致伤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专家类识》等重要文件的发布更新,为我国心肺复苏工作提供了最新的技术规范和理论支撑。

在技术突破方面,本土创新成果尤为引人注目。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立祥教授指出,通过“预识、预警、预备”筑牢前期防线,运用“标准化、多元化、个性化”实施中期施救,依靠“复生、安生、延生”守护后期成效,这一完整救援体系已初见成效。他特别强调:“腹部提压、开腹膈肌下抬挤等创新技术,有效解决了胸廓畸形患者、术中猝死等特殊场景的救援难题,这些源于临床实践的技术突破让我们的救援工作更具针对性。”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生54.4万例心源性猝死,其中院外抢救成功率不足1%,远低于发达国家12%的平均水平。研究表明,每普及1%人口的CPR技能,每年就可多挽救近3000条生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李文教授对此深有感触:“通过胸外按压加人工呼吸,模拟心脏跳动和肺部通气,为大脑等重要器官输送氧气,这是在为专业急救争取宝贵时间。在突发事件中,等待120救援往往会错过黄金救援时间,身边人的正确施救才是决定生死的关键。”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联合主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与湖北省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委员会共同承办。随着培训中心的首批持证施救者即将走向荆楚大地,我国在提升公众急救能力的道路上开启了新的征程。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宁 郭裕铭 嘉鱼台 雷威)

责任编辑 刘沛然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