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评论·本周|旅游应有“留客之道”
截至目前,湖北国庆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武汉稳稳位居全国十大热门目的地,游客平均停留时长位居全国前列。
“停留时长”,正成为衡量文旅吸引力的硬指标,意味着旅游经济从“流量导向”向“质量导向”的进化。观察湖北这几天的“留客之道”,我认为,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解读。
第一个关键词——“新”策源。
湖北的留客战略,从策划源头就已启动。比如目前网络热度超过5亿的国庆花车大巡游就是典型的从无到有的议题设置,阵容之盛大,社会反响之热烈,创下湖北日间巡游纪录,更是显著带动周边餐饮,酒店等多业态消费;还有荆州,十一前夕的楚文化节一口气抛出“四个之最”,为承接国庆流量做足铺垫。设置议题、整合资源,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因一个个好点子,大策划,从静静地等着你来,转变为主动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第二个关键词——“星”场景。
今天的游客是见过“大世面”的,守着静态的物理空间打转没有吸引力。同样的空间,融入文化的、科技的、情绪的元素,拿出“造星”一般的创意,创造超预期的旅游新体验,这也是湖北的留客之道。比如说咸宁通城。白天,游客手持“通关文牒”,参与互动;傍晚,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入夜,实景演艺进一步深化情感联结,从早到晚,环环相扣。武汉汉口江滩变身“戏码头”,一场跨界融合的戏曲盛宴集结了一批戏曲明星,这是名副其实的“星”。
有“打卡”的场景,也要有“刷卡”的场景。今年以来,湖北大力推进“文旅+百业”,实施“知音美宿”“不夜荆楚”等计划,谋划400多个亿元级文旅项目。这些投入,正是场景创新的“基础设施”,为消费转化铺平道路。
第三个关键词——“心”服务。
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提出“人人都是形象大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这个假期,湖北赤壁、黄州等地开放机关食堂,十几元吃饱的套餐让游客直呼“暖心”;红安主动公开12位干部的联系方式,承诺“有困难,随时打电话”。更动人的是那些民间自发的善意。十一早晨,花车巡游现场人潮汹涌,网络信号不佳,小卖部老板金贵平对游客“霸气喊话”:“网不好,不着急付钱,就当请你们了!”那天,他送出了60多箱饮料。这几天不断有人找他来还钱。什么是“人人都是形象大使”?这就是。旅游不是“从我呆腻的地方去你呆腻的地方”,而是“我真心喜欢这里,也邀请你来”。
真正优秀的旅游目的地,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空间。“新”策源,创造期待;“星”场景,刷新体验;“心”服务,传递温度——这,或许就是湖北文旅在这个国庆假期,给我们最生动的启示。
(长江云新闻记者 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