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咸宁 | 生产一线 奋战当“夏”

长江云新闻  2025-08-31 18:38:26
分享到:

工业增加值增长10.1% !咸宁上半年工业经济稳中向好韧性增强

今年以来,聚焦省委“五大行动”要求,咸宁市统筹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篇文章”,加快构建“5+5”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绿色发展重要增长极。上半年,咸宁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新增长点支撑有力是工业经济稳中向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咸宁通城,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或建成投产,或扩产壮大,支撑通城上半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产值30.6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4%。位于通城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的安芯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半导体集成电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企业去年8月开始量产,今年上半年,就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安芯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吴玲: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产值6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全年我们有望完成产值1.5亿元。

安芯美科技在小型电子产品芯片平面封装这一细分领域,位列全国前三。企业亮眼的成绩背后,既是其自身在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市场开拓等方面硬核实力的生动体现,更离不开当地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所倾注的心力——从简政放权提升办事效率,到政策扶持纾解发展难题等,全方位地为企业护航。

安芯美科技(湖北)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吴玲:通城县人社局多次组织专场招聘会,选派骨干人社专员主动下沉解决我们的用工需求。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业经济运行科科长 李晶亮:我们建立了172个预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长点项目培育库,落实“县级领导+乡镇园区+科经部门”包保责任,推动尽早达产发力。1—6月,98个增长点发力,累计新增产值73.9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7%。

除了新增长点的培育,今年以来,咸宁还抢抓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政策机遇,支持企业通过技改提升发展质效。在位于咸宁高新区的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医用敷料生产车间,经过技术改造后,车间设备实现智能化升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翠:过去我们可能需要3道工序完成的事情,现在变成1道工序。在过去需要7个人完成的事情,现在只需要1个员工。

近年来,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投入1960万元进行自动化设备改造,获得技改奖励资金160万元。今年下半年,企业计划投入2.5亿元用于项目扩产,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正在申请1亿元以上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金士达医疗(咸宁)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翠:国家的这些政策对企业也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缓解了企业资金需求的压力。

咸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工业经济运行科科长 李晶亮:上半年,我们积极推进231家企业实施以工业设备更新为主的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89.22亿元,为企业争取技改奖励资金1.27亿元,有力激发了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活力。

为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今年以来,咸宁分四批次推荐170个项目争取工业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106个项目的149.46亿元贷款需求已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核,已授信项目56个,授信额32.24亿元。同时还着力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2025年全市新增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8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成功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三分之一;全市创新型中小企业418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42%。

咸宁: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食品饮料是咸宁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上半年,咸宁高新区新招引落地的食品饮料项目态势喜人,目前正加紧推进各项建设,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

位于咸宁高新区的这家智能化、自动化的啤酒生产车间内,酒香四溢,却不见一名工人。工作人员只需在办公室点击鼠标,啤酒就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蜗牛角(湖北)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遵文:6月份开始生产的,两条生产线每天生产3-5吨。今年跟去年同期比,我们的客户是增长的。

该企业专注于高端精酿啤酒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今年元月正式落户咸宁高新区,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锚定打造世界级食品饮料生产基地的目标,目前,咸宁形成了从罐体加工到包装设计,到产品营销的上下游配套全产业链,让企业信心倍增。

蜗牛角(湖北)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遵文:咸宁的水好,距武汉主市场近,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作为饮料行业来说,这个产业链集中,硬件资源还是很好,包括水、电、供应器都非常好,相当于“保姆式”服务。

该企业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咸宁水资源丰富,更有“桂花之乡”的美誉,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企业正着力打造本土桂花精酿啤酒品牌。

蜗牛角(湖北)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遵文:下一步,就有桂花小麦(啤酒),结合咸宁当地的桂花产业来做文章,让大家都喝到好的精酿啤酒。

几百米外的这家食品加工企业,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即将投入试运营。

臻心食品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末允:3月份开始投建,总投资是8000万元。

该公司致力于新建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的中央厨房配送中心,为学校、企业、机关单位等提供团餐配送服务。企业对电和燃气的需求量大,在建设之初,一度因电压不足、燃气入户问题而犯难。

臻心食品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末允:大部分的设备其实都是以电来代替能耗,单纯用燃气,供应量应该是不足的,所以说我们只能使用电和燃气交替使用。

随后,在高新区项目服务专班的跟踪协调下,电和燃气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做团餐和餐饮配送,安全是底线。为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除了常规操作外,企业还以科技赋能,配备了米饭智能生产线、AI智能炒菜机等,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臻心食品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末允:这套设备的最大亮点是它的智能化,它会自动清洗、自动蒸饭、自动起锅,单次生产可以达到12000人的用餐需求量。

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多年累积的经验,对于未来的发展,企业也是信心满满。

臻心食品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末允:按人均15元的标准来看,如果说日营业额可达到4-5万份,我们的年收入是可以达到3个亿左右。

今年1—7月,咸宁高新区183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36.7亿元,同比增长7.6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8%。

“绿”意正浓!嘉鱼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加速推进

两年前,国家出台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在2025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咸宁有“中国楠竹之乡”的美誉,产业发展的情况如何?

眼下虽已入秋,但高温持续,位于咸宁嘉鱼经济开发区的可降解材料产业园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一边是忙碌的生产车间,一边是紧锣密鼓的建设工地。

湖北嘉鑫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勇:目前我们2号厂房跟3号厂房已经全部建完了,已经开始在试生产。1号厂房和4号厂房估计9月份要封顶,今年年底之前要开始试生产。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占地约80亩,作为咸宁本土培育的生物可降解塑料企业,拥有行业内12项专利,生产出的产品可全降解,取代传统聚乙烯材料,应用领域广泛。产品废弃后180天左右就可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微量元素等小分子物质。

湖北嘉鑫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勇:利用嘉鱼和咸宁这个竹子来做主要原材料,食用餐盒,包括杯子,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快递袋。跟东风汽车公司在做一些试验,就是把一些以前用铁制的和钢制的、铝制的零部件换成用塑料的,减轻它的重量。

项目建设“加速跑”,背后是服务全程护航,使得项目每天都有新“成长”。

湖北嘉鑫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勇:每个项目都有县领导直接包保,每个项目上面都有专人来负责,我们只需要安安心心搞建设、搞生产,这点确确实实是在其他地方我很难见到的。

同时,当地的产业配套和政策支持解决了“上下游”协同和“上下楼”就近的问题。武汉嘉源俱鑫、湖北格霖威等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制品公司引进入园,集群效应进一步凸显。

嘉鱼格霖威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经理 张雷:采购原料基本上就是门对门、户对户,手拉车一拉就过去了,不需要什么物流成本的。我们的工厂在这里,我们的客户在旁边,客户需要多少,我们叉车或者手拉车拉过去就行了。

湖北嘉鑫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勇:我们初步算了一下,仅管理费用和运费,一年节约六百多万元。

眼下,企业正抢抓晴好天气,合理安排工序,争取早日完工。

湖北嘉鑫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勇:整个项目全部建完以后,大概有十万吨的生物降解材料,包括下游的配套企业,产值大概在一二十亿元左右,税收在五千万元到一个亿左右,员工能安排到三千到五千人。

上半年,嘉鱼县实施各类开工项目总计87个,总金额594.62亿元,截止8月初,已开工项目74个。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先华 章珩 阴志维

咸宁台 罗世喜 张聪 通城台 黎赛明 嘉鱼台 郭辉 邓丹 卢建

通讯员 骆端端 柯泽涛 杨太豪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