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跨越4000公里的重逢!支教老师和学生一年后成华科大师兄妹

长江云新闻  2025-08-30 13:05:33
分享到:

“到校了记得先去学院报到,武汉这几天很热,你们要注意防暑呀。”8月29日下午,华中科技大学研一学生翁锦程等几位上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细心叮嘱着前来报到的艾克旦木等3名来自新疆的新生。从天山山麓到喻家山下,这场跨越4000公里的重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年前,翁锦程和另外5名华科大2024届研支团的同学一同前往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支教,给当地学生不仅带去了知识,更播下了梦想的种子;一年后,艾克旦木、叶利江、开塞尔3名同班同学如愿考取了华科大,和继续读研究生的支教老师们成了校友,“如今老师变师兄!缘分太奇妙了!”艾克旦木笑着说。

物理选择题全错的那个晚自习遇到一束光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高三那次模拟考,艾克旦木的物理选择题全军覆没。“连多选题的半对都不是,全是错的!”她回忆道,“我当时就想是不是要完蛋了?”艾克旦木几乎放弃了希望,一个人在教室外的楼道里偷偷地哭。

这时,正在高三年级晚自习巡查的翁锦程刚好路过。“比起掉眼泪,你去整理错题可能更有用一点。”翁老师简单一句话给了艾克旦木极大地安慰。之后,翁锦程时常给艾克旦木补一补物理,重点讲解题思路和学习技巧。“翁老师讲话很幽默,讲题目时会举例子,打比方,特别容易听懂。”艾克旦木说,那天晚上好像遇到了一束光,照亮了她高考前那段艰辛的路。

“华科大”的种子在天山脚下发芽

“得知他们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在本科毕业后选择来我的家乡支教。从此,‘华科大’这颗种子便悄然在我心里扎了根。”艾克旦木说。

(从左到右依次是:开塞尔、叶利江、艾克旦木)

“世界小,华科大。”已经在校园逛了一圈的叶利江被华科大校园之大震撼了。热爱化学的他在华科大老师支教后,更加坚定了报考华科大的决心。“当时,支教老师穿着华科大文化衫,眼中流露出的那份自信与坚毅,瞬间就给了我莫大的学习动力。”

这颗种子如同春天的野草般生长。开塞尔表示,自己也深深认同华科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无处不在的进取精神,在这里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正是他渴望在大学获得的成长。

三位来自新疆的学子,不约而同地将华中科技大学作为高考第一志愿。

(翁锦程在霍城县江苏中学上课)

从受益者到传递者,爱的循环正在延续

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些曾经受益于支教项目的学生,如今也立志将这份爱与帮助传递下去。

艾克旦木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要去新疆或西藏支教。“到需要我的地方,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她表示:“我要在这个群星闪耀的地方,努力从受益者成长为传递者;我要在这个培养了我支教老师的地方努力学习,将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开塞尔也对未来充满期待:“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学习与自我提升中去。我期待在这里全面发展,不断锤炼自己的各项能力,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努力成长为一个学有所成、未来能肩负更多社会责任的有用之才。”

分别时,他们是师生;

重逢时,他们是校友。

星星之火从天山脚下蔓延到华中大地。爱的循环正在延续:曾经的受助者立志成为助人者,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长江云新闻记者王宇 王雨湄 汪佳睿)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