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宜昌许家冲村:移民村的幸福“蝶变”
地处三峡坝头库首的许家冲村,是一个因三峡工程而整体搬迁的移民村。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许家冲村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以实干促发展,带领村民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晚上七点,许家冲村党群服务中心依然灯火通明。经过六轮集体讨论,宜昌市首份村级区域性集体协商合同获全票通过,破解了村里大龄务工人员的就业保障难题。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村民 刘青山:把这个高龄的劳务工统计起来,把工资的价格也公布于众了,老百姓心里也有底,也愿意干。木工的话是350元(一天),一个月还是很要挣几个钱。
作为一个90%以上为三峡移民的村庄,许家冲紧邻大坝、耕地稀缺,村民多数依赖旅游、民宿等产业谋生。但随着老龄化加剧,村里60岁以上人口超过三成,“再就业”成为一大民生关切。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村民 徐天秀:自己劳动,光荣一些,我也不找你们村里扯个皮,要低保。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民宿老板 郑群英:主要是担心他的身体问题,再就是安全问题。因为在我这工作,以后可能会有一些纠纷,主要就是怕这个。
面对两难,村“两委”带队外出学习、入户调研,最终在上级工会指导下推出临时用工方案,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安全协议等方式打消用工顾虑,并由党支部全程监督执行。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后备干部 江玲玲:第一是工种,建筑业、民宿业、园林业、物业服务类;第二是工价,针对超龄老人这一块自行购买保险,还要让家属过来签安全责任协议书,让劳资双方真正地能够落实到权益和义务。
近年来,许家冲把“党员公约”变成行动准则,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社员”模式,发展旅游、茶叶、刺绣、电商等多元产业。当前,村里正聚焦绣球花种植,打造“四季有花、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 谢蓉:我们的目标就是打造长江边上最美移民村,把绣球作为我们的一个小切口,把我村里的民宿、电商、刺绣所有的产业都串联起来,实现从“一产”到“三产”的转变。
产业兴,则乡村兴。2024年,许家冲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9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万元,较2018年翻了一番。
(长江云新闻记者 郑莉莉 张琼 实习生 刘永逸 夷陵台 周兴程 通讯员 张秦炜 胡春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