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中国藤谷” ——来凤县加快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纪实
盛夏时节,来凤县三合藤茶种植基地绿意盎然。
“从一根野藤成长为年产值逾20亿元的大产业,历程殊为不易。”来凤县藤茶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张孝德说。
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被土家族誉为“神仙草”“长寿茶”,主要生长在武陵山腹地,来凤县是“中国藤茶之乡”。近年来,来凤县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文章,将建设“中国藤谷”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造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藤茶全产业链。
野生藤茶焕发新生
藤茶饮用历史悠久。《诗经》中称为“古茶钩藤”,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其归为藤茶,名称沿用至今。20世纪50年代末,来凤境内野生藤茶生长面积约2万亩。
7月26日,在大河镇两河村张家坡,一株约油条粗细的野生藤茶攀附笔直的杉树,蔓梢直插云霄,片片藤叶掩映在杉木针叶之中。
“这是野生藤茶,过去村医向班贵常用它为村民治疗眩晕病。”村民向军说。向班贵出身中医世家,退休前是两河村村医。
“它为什么有效?究竟含有什么成分?”带着疑问,1996年,向班贵将藤茶样本送至中国药科大学进行品种鉴定和药理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凤藤茶富含17种氨基酸和14种微量元素,是当时发现的自然硒和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资源。
认识到藤茶的商业价值后,向班贵开始尝试加工并销售野生藤茶。2000年,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野生资源渐显不足。向班贵遂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的专家合作,开展野生藤茶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历经三年攻关,驯化成功的显齿蛇葡萄作物品种被命名为“凤鸣藤茶”。2008年,他进一步研发出藤茶直插栽培技术,大幅提高成活率,成本降低约80%。
随着种植与加工技术的成熟,来凤藤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到2016年,全县藤茶企业由最初几家增至40余家,种植面积达到10万余亩。
然而,此后茶叶市场一度疲软,来凤藤茶产业遭遇困境,产品滞销,部分茶农弃采甚至毁园。2019年,来凤县出台政策,对开展技术改造、拓展产销对接的市场主体给予资金支持。在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机制以及当地政府大力扶持下,2020年,来凤藤茶产业开始恢复元气,逐步走出低谷。
与此同时,来凤县着力构建藤茶原种、原地、原味保护体系,将企业、基地、农户统一纳入监管,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平台,有效保障来凤藤茶的品质与安全。
截至目前,来凤县藤茶种植面积10.2万亩,共开发7大系列238个产品,年产值达22.53亿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增收,藤茶产业集群形成规模。
拓宽渠道叫响品牌
“大家好,我是来凤‘藤茶姐姐’,这是我们土家族‘长寿茶’——来凤藤茶……”6月1日,第三届“家乡市集嘉年华”在香港开幕。60岁的杨艺琼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热情邀请过往的游客品尝藤茶。
杨艺琼是翔凤镇黄茅坪村人。2018年,她看好家乡藤茶产业前景,放弃在外经商,回乡承包1000亩茶园,建起藤茶加工厂。彼时正值来凤藤茶产业困难期,杨艺琼加工的藤茶销路面临严峻挑战。
转机出现在2019年3月。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与来凤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广来凤藤茶。杨艺琼抓住机遇,搭建电商直播间,组建专业团队,迅速打开销路。
为推动农旅融合发展,2023年,来凤县投入600万元资金,在杨艺琼所在的桑树坪村藤茶基地打造休闲康养基地。观景台、帐篷营地、小木屋民宿点缀山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避暑观光。
为助力藤茶走出大山、拓展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来凤县出台藤茶销售奖励“十条”措施,并组织县内藤茶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中国国际绿色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此外,来凤县在“832平台”重点推介藤茶,县领导也积极为来凤藤茶代言。
2023年至2024年,来凤县连续举办两届国际藤茶大会。会议发布《藤茶感官审评方法》团体标准等重要成果,为产业标准化建设和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大会聘请知名主持人、媒体人欧阳夏丹担任来凤藤茶推广大使,并启动来凤藤茶国际推广活动,来自12个国家及地区的驻华使馆代表、行业专家、协会代表受聘担任“来凤藤茶友谊使者”。
来凤县还大力推进“百城千店”计划,在北京、武汉等地开设藤茶消费体验店,并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的高铁站、商圈、机场投放广告,宣传推介“来凤藤茶”公用品牌。
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络,目前,来凤藤茶已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成都、哈尔滨、长沙等40余个大中型城市及江浙地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产品还销往阿联酋、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延伸链条提升价值
7月25日,在来凤县乡村投资建设有限公司的加工厂房内,一瓶瓶藤茶啤酒在自动化流水线上有序产出。
“6月15日,藤茶啤酒一经上市,便被客户订购一空。”公司负责人段振亚说。今年1月,来凤乡投投资1000万元建成一条年产1800吨的藤茶啤酒生产线。
延伸产业链条的企业不止一家。2020年,湖北金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新建消毒液、牙膏、黄酮提取等生产线,形成年产150吨黄酮、2000万支牙膏、300万瓶消毒液、6000万袋袋泡茶及高端固体饮料等的生产能力。
来凤县现有10余万亩藤茶基地中,获得有机认证的基地达2829亩,获得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认证的达5.2万亩。全县共有65家企业、82家藤茶专业合作社、39家藤茶初级加工厂从事藤茶生产经营。
为深化藤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来凤县成立藤茶发展研究中心、来凤藤茶产业研究院,重点围绕藤茶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开展产品研发,已建成藤茶牙膏、二氢杨梅素提取、保健品等5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开发出具有保健文号的保健品系列、原茶系列、食品系列和日化产品系列等7大系列238种产品,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认证产品3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41个。目前,全县共注册藤茶相关商标86个,“来凤藤茶”已获得SC生产许可、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种植基地GAP认证、有机认证等七大认证。围绕核心成分二氢杨梅素的研究已获得45项国家专利。
来凤县还依托县属国企组建藤茶集团,搭建来凤藤茶供应链平台,链接全县65家藤茶加工企业,建成来凤藤茶交易市场和藤茶博物馆,形成集种植、加工、流通、销售、茶旅于一体的产业链。
展望未来,来凤县将持续锚定建设“全国藤茶产业核心区”目标,以强链、补链、延链为路径,加快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建设,持续强化政策支持、科技创新、政府服务等保障,全力做好藤茶三产融合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力建强“中国藤谷”,推动藤茶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