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点大家谈丨张涵:擦亮科创金字招牌 贡献“湖北方案”
【专家简介】
张涵,管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国际合作与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长期关注科技政策与管理、国际合作政策、数字化创新战略等领域。多次承担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科技部等国家部门委托的决策咨询、规划评估和文件起草任务。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包括国家高端智库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等。
【导读】当前,湖北正把握“支点建设”这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七大战略”。在科创引领战略上,湖北提出到2027年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到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到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北如何发力,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长江云新闻记者专访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张涵。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
提升支点的综合实力
记者:湖北围绕支点建设部署“七大战略”,强调要科技先行,深入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如何认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张涵:湖北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底蕴深厚,聚集了一大批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一流人才。湖北有132所高校、23家央属科研机构,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总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湖北也基本形成了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力量矩阵的“四梁八柱”科创体系。这种高密度、高层次的科创资源,是湖北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独特的比较优势。
所以,科技创新是湖北的最大优势、金字招牌,支点的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都要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湖北把“科创引领战略”放在七大战略的重要位置,目的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支撑引领能级跨越、产业倍增、区域联动等战略实施,增强支点建设的后劲,这也将显著提升湖北的创新策源能力,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武汉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
统筹教科人一体化发展
破解“钱学森之问”
记者:2024年,湖北在全国率先推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方案,如何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湖北的创新改革会带来哪些正向作用?
张涵: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湖北做出统筹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的决策部署,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率先推出教育、科技、人才改革方案,深度契合国家战略需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先行探索。可以预见,将会持续推动产业升级与战略定位的深度联动,同时通过政策协同与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有效激发创新动能。
具体而言,可以发挥三大作用:第一,是政策统筹,开展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统筹的探索,这对于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比如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薪酬制度改革,就涉及到多个方面政策的协同推进;
第二,是规划统筹,以往的教育、科技、人才规划通常是分开进行的。在新形势下,要以统筹的理念,通过一体化改革来部署制定规划,打破传统壁垒;
第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在一体化改革中更有效地促进湖北的教育发展、科技发展、人才发展。湖北省率先推出一体化改革对于中部崛起以及全国创新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敢为人先的探索作用,二是示范引领的带动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湖北的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禀赋对中部和全国的支撑作用和外溢性。通过这些举措,湖北将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湖北方案”。
国家脉冲强磁场实验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填补了国内超高磁场实验条件的空白 已吸引全球130多所科研单位使用
记者:从全国视角来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方案突破点和难点在哪里?
一是政策和规划协同。教育、科技、人才分属不同行政部门管理,管理体系相对独立,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衔接不紧密、各行其是的问题,通过一体化改革,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教育、科技、人才在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资源分配、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有机衔接,推动达成政策目标的一致。
二是资源配置协同。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直面资源配置的多元协同。区域层面,湖北推进一体化改革,既要在省内因地因需合理配置资源,也要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吸引和留住人才。领域层面,要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部门层面,要提高资源配置精准性,统筹谋划、科学评估、动态调整,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是评价协同。教育、科技、人才的评价各有标准、各有侧重,仍存在相互割裂的现象。一方面,涉及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各自评价体系的改革,进一步“破四唯”“破五唯”;另一方面,要从评价改革突破,回归创新本质,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成为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正确的“风向标”。
我认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最突出的汇聚点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等教育中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钱学森之问”,问的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要解决“钱学森之问”,就要持续深化科教融合,以科技发展的人才需求为牵引,将创新素质导向融入人才培养和知识生产各环节,进而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
打造改革试验田
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湖北方案”
记者:要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湖北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补齐以激发更大的创新效能?
张涵:湖北要激发更大的创新效能,可以从五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要加强基础前沿研究,解决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问题;二是结合湖北的产业发展和布局,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问题;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四是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五是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进人才评价改革、管理改革,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总监制:岑卓
策 划:何伟
监 制:洪燕
编 审:徐瑗
记 者:柳芳 余旭东 朱哲鋆
海 报:王思思
编 辑:彭云鹤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