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的“铿锵玫瑰”
向警予(来源:人民网)
今年是向警予诞辰130周年。1939年三八妇女节,毛泽东在延安发出号召:“要学习在大革命时代牺牲了的模范妇女领袖、女共产党员向警予,她为妇女解放、为劳动大众解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 此时距离向警予牺牲已经过去了11个春秋,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这位青年时代惺惺相惜、引为知己的湘籍契友。向警予的一生,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牢牢绑在一起。今天,我们将通过向警予的家书,走进这位觉醒年代的“铿锵玫瑰”。
读信人:长江大学学生高宇桐
功侄:
我来法年余,接得你两封信,第二次信文字思想迥异于前,几疑不是你写的。这样长足的进步,真是“一日万里”,不禁狂喜!
你不愿做管理家业的政治家,愿发奋作一改造社会之人,有思想有伐力,真是我的侄侄!现在正是掀天揭地社会大革命的时代,正需要一般有志青年实际从事。
世界潮流社会问题都可于报章杂志中求之,有志改造社会的人不可不注意浏览,毛泽东、陶毅这一流先生们,是我的同志,是改造社会的健将,我望你常在他们跟前请教!
近拟与熊先生们组织一通信社,以通全国女界之声气。此事如成,你们于立身修学亦可得一圭臬矣。
九姑
四月廿九日午后
解信人: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莉
向警予给侄女向功治的这封信写于1921年,向警予兄弟姐妹共十人,她排行第九。当时的向警予正在法国勤工俭学,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参与当时的社会活动。向警予留法期间,曾接到过向功治写的两封家书。家书中,向功治向她最信任的姑姑,谈起自己尚不成熟的人生理想。向警予的这封回信,肯定了侄女在学业和思想方面的进步,行文间,向警予既宣示着自己寻求真理、改造中国的伟大抱负,又渗透着她对晚辈的教导。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一个商人家庭。在青少年时代,她就已经深受爱国民主思想影响,产生了追求新知识、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立志要做“旧社会的‘清道夫’”。1912年,她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入周南女校,并改名为向警予,“警予”就是要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1916年夏,从周南女校毕业的向警予,怀着“教育救国”的抱负,回乡创办了溆浦女校,并自任校长,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1919年,向警予加入新民学会,成为最早的女会员之一,经常与毛泽东、蔡和森一起讨论救国救民之路。
1920年7月,向警予、蔡和森、李维汉等在法国蒙达尼公园合影(来源:人民网)
为追求革命理想,1919年12月下旬,向警予、蔡和森等30多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决心“求得真理,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在那里,她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积极参加工人运动,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1922年初,向警予从法国留学归来,回到上海,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向警予当选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并担任中央妇女部的第一任部长。她为党中央起草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等许多重要的有关妇女运动的指导文件,在上海主编《妇女周报》,主张妇女解放,提倡男女平等,成为发展妇女运动的重要舆论阵地。
向警予与家人合影(来源:人民网)
那年,向警予回了一趟老家湖南溆浦。当时她的父亲已年近八十,母亲的身体也不好,二哥更是重病在床,家里人十分期待她能在家中多住些日子。但是,革命重任在肩,向警予在家中只住了两个多月,就匆匆踏上了赴上海的归途。在给父母的家书中,她责备自己“不近人情”“不孝不友”。
慈爱的两亲:
儿此次远行,在常人眼光看来本属不近人情,盖居家未满三月,又值二哥性命危笃之际,唉!我这样匆匆究竟为什么?造真学问储真能力,还不是对国家对两亲对兄弟对自身的惟一光明惟一希望吗?我为这惟一光明惟一希望而不孝不友之事竟躬犯之,如无所建白,扪心何以自安?!愿我慈爱之两亲对儿多加训迪,儿亦当格外奋发,兢兢业业以图成功于万一耳。
九儿
二十日午前
这是1923年1月6日向警予写给父母的信。在得知二哥病逝的噩耗后,为劝慰亲人,她在同一天连写4封家书。一边是革命,一边是家庭,她分身乏术,无奈之情可见一斑。1927年3月,向警予先后被派到武汉市总工会和汉口市委宣传部工作。继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分共,对共产党人大开杀戒,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彻底失败,白色恐怖笼罩武汉。中央考虑将向警予转移到湖南,但向警予认为武汉的工作十分重要,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中央同意了她的要求,并根据斗争的需要,将她调到湖北省委工作,主编省委机关报《长江》。向警予把这份报作为对敌斗争的重要阵地,撰文深入分析形势,积极宣传党的斗争方针,同时不断揭露敌人的阴谋丑行。随着《长江》影响力的扩大,向警予的处境更加危险。
女国民大会(来源:长江云)
1928年3月,由于叛徒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面对审讯,她大义凛然,先是用中文尔后用流利的法语严词责问法官:“这里是中国的土地,你们有什么权利来审问中国的革命者?你们把法国大革命的历史都忘记了吗?”法国领事陆公德对她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甚为敬佩,不愿向武汉国民党当局移交向警予。然而, 反动派并不罢休。他们通过外交途径,最终将向警予关押至国民党的武汉卫戍司令部。
在狱中,敌人对向警予用了3次大刑,却没有得到一点口供,无计可施的敌人决定对向警予下毒手,1928年5月1日,在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团结战斗的节日里,向警予被押赴刑场。面对沿途的群众,她高唱《国际歌》,并用激昂的声音表达心声:“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为工农劳苦大众的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革命者是杀不完的,反动派的日子不会太长了!”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向警予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浩然正气,慷慨从容就义,年仅33岁。
位于武汉的向警予烈士陵园(来源:长江云)
离家才是少年之身,归来已是报国之躯,唯一不变的是深藏在家书中的初心。向警予,这位觉醒年代的“铿锵玫瑰”,把清澈的爱、炽热的血、未竟的恨留给了脚下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青山埋忠骨,丹心照楚天。
(编辑:朱佳敏/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