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10年3次配型成功,今天他终于如愿……

长江云新闻  2025-07-16 09:18:38
分享到:

7月15日,95后志愿者杨帆(化名)在宜昌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全国第20562例、湖北第734例捐献者。他捐献的这份“生命火种”,将为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杨帆的父亲是一名长期献血者,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志愿者。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杨帆在18岁那年开始参与无偿献血,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送给自己一份特殊的成年礼。杨帆说,虽然非亲缘之间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的概率很低,但只要入库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患者就多一分希望。

2025年5月,杨帆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实际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和患者匹配上,前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采集。杨帆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他自己也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救人的机会。

6月下旬,采集日期确定下来。杨帆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父亲比他还要高兴。从采集流程到捐献后的注意事项,父亲都仔细地查阅资料,生怕遗漏了什么。“我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直接问我爸就行,”杨帆笑着说,“我爸入库很多年,一直没和患者匹配上,现在他的年纪已经超过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年龄上限。我这次捐献,也算替他完成一个心愿吧。”

7月11日,杨帆开始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这让他出现了骨痛的不适症状,难受的时候夜里会醒好几次。但他捐献的决心从没有动摇过,他说:“医生告诉过我,这都是注射完动员剂的正常现象,过几天就好了。和患者所经历的病痛相比,我这点不舒服不算什么。”

7月15日上午,同事们来到采集室看望杨帆,并为他送上鲜花,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对此,杨帆表示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件小事,不需要给他戴上英雄的光环,只要能帮助到患者,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4个多小时过后,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嘀”的一声提示音,采集顺利结束。杨帆长舒了一口气,说:“希望我的这份爱心能带给患者力量,让他好好活下去。祝他早日康复,积极乐观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记者:卢叶  通讯员:邓哲  责任编辑:卢叶


责任编辑 龚晓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