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渡江节迎来50届,续写英雄城市的精神华章丨热点里的价值观
第50届武汉渡江节将于今天上午举行。这项承载城市记忆的全民盛事,历经防汛暂停(1993年)、国际升级(2001年)等重要节点,在今年迎来50周年里程碑。这项活动不仅记录了武汉人与长江的共生关系,更成为展现“敢为人先”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公开水域游泳赛事,武汉7·16渡江节不仅承载着武汉人的集体记忆,更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迈气概,向世界展示武汉的蓬勃发展与城市精神。
武汉渡江节迎来第50届,续写英雄城市的精神华章
7月16日的武汉渡江节这样一项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的群众性体育盛会,既是武汉人与长江和谐共生的生动见证,更成为武汉城市精神的文化密码。当游泳者们跃入江水的刹那,激荡的不仅是万里长江的朵朵浪花,更是一座英雄城市对历史文脉的传承和对时代精神的诠释。
1956年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三次横渡长江,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豪迈气概,为这座城市注入勇立潮头的精神基因。50届渡江节的坚守与赓续与湖北“大别山精神”的坚韧、“抗洪精神”的开拓、“抗疫精神”的担当一脉相承。从1998年抗洪抢险中“人在堤在”的誓言,到2020年抗疫斗争中“坚韧不拔”的倔强,武汉人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姿态直面种种挑战。渡江节上,无论是专业选手的劈波斩浪,还是业余泳者的奋力向前,都在诠释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城市品格。这种精神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推动武汉乃至整个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
历经半个世纪发展,渡江节已从单一体育赛事升华为全民文化盛宴。今年设置的两岸三地渡江市集,能够让市民和游客们在观赛之余感受“烟火武汉”的独特魅力;定向发放的体育消费券,将有效撬动“渡江经济”“赛事经济”杠杆,带动江滩酒店、餐饮产业的发展。这种转变,既延续了“群众办节”的初心,更探索出文体旅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当市民在市集体验汉绣技艺、品尝热干面新品时,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正在碰撞出新的火花。
站在50届的历史节点,渡江节的持续焕新,可以从三个维度发力:在文化赋能方面,举办渡江文化数字展,运用3D建模技术还原50年历史影像,打造“云上渡江”文化记忆库;在科技融合方面,可引入AI智能裁判系统与5G+VR直播技术,将赛事与新兴技术相结合,提升赛事专业性与传播力;在国际传播方面,举办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选手参与,构建“体育+外交”交流平台,让渡江节成为长江文化带的标志性符号。
评论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叶闽慎
编辑:华磊、周翔
编审:柳芳、杨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