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2022“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武汉举行

  2022-11-24 12:17:08
分享到:

11月22日,2022“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在武汉举行。本届“智慧之光”活动突出科技创新,聚焦产业发展,现场设置了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个产业推介专场,150余名专家、70余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提供了164项创新创业成果。

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成果转化对接会上,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万厚钊推介了“安全性能量型高水系电池”项目。万厚钊介绍,随着对新能源存储、电动汽车的需求不断增长,能源行业亟需长寿命、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储能器件,而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价格低廉、环境适应度高、安全不燃等优点,若能投入市场实现量产,将有效促进能量存储领域产业结构升级和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并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

万厚钊:“电动自行车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果能做起来的话,可能在大规模储能方面会有很好的需求。未来一次能源的市场占比逐渐减小,新能源的发电量肯定是逐步增加,电池的问题如果没有解决,也是一个市场的难点。”

图为:湖北大学副教授万厚钊推介“安全性能量型高水系电池”项目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叶茫展示的是多模态数字安防可信计算平台,他告诉记者,单纯利用图像或视频很难解决复杂的任务。因此,他们在保护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将图像、文本、视频、语音等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展开可信计算和智能分析,可以在智能家居、智慧园区、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为了创造出更多社会价值,他们希望通过“智慧之光”平台和企业对接,真正落地。叶茫:“在高校里应用落地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还是得借助这种平台和企业家对话,然后把技术应用过去。”

图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叶茫接受采访

截至22日下午,本届“智慧之光”活动现场达成合作意向151个,共签约25个项目,签约金额达15亿元。其中,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尹飞与黄石人本轴承有限公司就“机械零部件微纳织构梯度超细晶减摩及抗疲劳制造”项目进行了转化签约。黄石人本轴承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思钱介绍,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机械零部件的寿命、强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等机械性能至关重要,尹飞团队研发的技术能大大提高机械零部件的可靠性,并且具备绿色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明显优势,“我们会把尹教授团队的研究在生产工艺上面进一步深度研发,分层次地产业化,实现从实验室里走出来,到车间和客户的应用端去。”

图为:2022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签约现场

第一次参加“智慧之光”活动就实现了技术成果的首次转化,尹飞成就感十足。他说,科研一定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人民的重大需求,而企业正是站在市场需求最前沿的。尹飞认为,充分对接企业需求,推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本身也是一种良性循环,我们的研发成果能够为社会做贡献,产生迭代的升级,同时这些价值又能反哺给我们科学家,让我们能够做出更好的成果,是一种多赢。”

记者从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2018年以来,“智慧之光”湖北专家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对接活动每年举办,通过聚集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智慧之光”平台累计发布专家创新创业成果2365项,促成近400项成果转化达成合作意向,目前已有112位引进专家的创新创业成果在市州落地转化,五年累计签约金额65亿元。

湖北之声记者:常喆  王宇   

通讯员:屈静

责任编辑:王建

审核:郑晖  胡云杰


责任编辑 王建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