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楚乡村谋振兴 | 湖北本土茄子是如何走向全国?

  2022-06-17 21:45:25
分享到:

现代农业 绘就好“丰”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五年来,湖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如今,一幅幅乡村产业兴旺,家园美丽宜居,农民幸福安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图景,正在初夏的荆楚田野上徐徐展开。

在沙洋县后港镇黎桥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一个个零碎分散的小田块儿相连成片、宽敞平坦。改造之后,粮食产量每亩可以增加50公斤左右。

荆门市沙洋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黎桥项目部现场责任人 王中彦:我们这土地平整有462亩,堰塘护砌有170米。目前我们把所有的总工程量已经完成了95%。”

不仅仅是改造农田设施,眼下,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还加速在全省推进绿色农田、农田低碳、数字农田等工程。五年来,湖北共建成高标准农田3980万亩,遍布全省60%以上的乡镇、村庄。今年,湖北还将新建420万亩高标准农田。

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支撑。在枣阳市毛家岗村的千亩果园里,桃农们一片繁忙。不同于一般的果园,这里的桃子,特别贵。

襄阳枣阳市丰满园公司总经理 刘健:对比普通桃园的桃子,含糖量高3个点以上。目前标准果5元一斤,优等果8至10元每斤。相比普通果园的桃子,价格差2到3倍,亩收益6000到7000元。”

枣阳,是全国四大桃主产区之一,但长期以来,枣阳的桃品质一直难提升,卖货不卖价。去年,湖北加速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省农科专家成立专班,驻点试验,研发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串桃新品种,同时,通过省力化栽培技术,将大树冠变成小树冠,拉开桃树行间距,机械化进园。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所研究员  何华平:像这个桃子精细管理的话,一亩地大概是3000块钱人工费,我们全部机械化了。这个品种基本上可以减少70%以上的人工。”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近两年,湖北加快建设洪山实验室、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深入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515”行动。目前,湖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2%,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72.5%。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杨园园:组织全省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度、主动融入湖北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聚焦种源卡脖子技术,组织了40多项农业科技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取得了5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在全省推广了2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50多项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改变不仅发生在田间,还在工厂。在“黄茶之乡”远安的旭旦公司,新鲜的茶叶和干果,走完挑拣、碎切、分置、配料等工序,一袋袋“果味”袋泡茶闪亮登场。

宜昌市远安县旭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覃龙平:在消费市场这一块儿补链,在40岁以下的年轻消费群体,我们希望通过花草茶、花果茶这种方式,去把这个市场能够实现补充和占领。目前我们在产品库里已经有17款产品了。我们的产品一经推出,受到了广大年轻消费用户群体的喜好,加工成这种花草茶和花果茶,在产品的附加值上实现翻两倍、翻三倍的情况。今年年底我们的目标是开发60到70款不同口味的产品。”

“吃干榨尽”农产品,“接二连三”开新局。在恩施,一片片叶子化身抹茶,走进各大奶茶店、咖啡厅;在随州,土香菇换上“新潮装”,变身香菇酱火爆出圈。瞄准大龙头缺少、大品牌缺乏的难点,湖北农业农村系统加速推进产业链延伸,宜农则农、宜加则加、宜旅则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链成势见效。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项克强:我们将重点抓好做强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强化科技支撑等8个方面工作。我们力争全年农业招商引资金额达到24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73家,过百亿的达到6家。我们争取十大产业链综合产值增幅20%以上,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4万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记者探访:湖北小龙虾为何个大味鲜?

小龙虾,是湖北省的农业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产量占全国近半壁江山。一直以来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的小龙虾为何如此个大鲜美?我们随着记者的镜头一起去探秘一下。

清晨,胡昌就在池塘边起了好几趟虾。奇怪的是,田路边的两湾虾塘,左右不到一米,塘里虾的个头却大有不同。

荆州洪湖市万全镇清明村虾农 胡昌:这个大的有72克。这种规格的虾现在可以卖到20(元/斤)左右,它的规格非常大,甚至一年可以出两到三季虾,它产生的效益可能要达到以前的五到六倍。没有喂饲料的虾,很多就是这么大,五钱(25克)左右它就红了。”

原来,虾的身价不同,是因为吃进去的饲料不同,这些大虾,吃的可是“高定饲料”。以前,传统的农户养殖,给小龙虾喂的是豆浆,但武汉的一家水产品饲料企业,经过大量研究后发现,这样的饲料,无法满足小龙虾生长中所需的营养,特别是在蛋白获取这一关键营养指标上。

武汉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杨传哲:我们通过一个月的时间去模拟室外的环境,把饲料定点、定时、定量地去投喂。我们可以获得每个桶的生长数据,包括它的体重、体长,以及它的肝脏、肝胰腺的健康情况,从28%蛋白到38%蛋白。不同蛋白水平下,发现小龙虾在36%蛋白水平,它的长速、增重率是最好的。通过营养强化,以及强诱食剂的选取,可以完美实现小龙虾在15天内达到上市规格。”

饲料下水后,水中有很多变量,将饲料的蛋白质精度控制在36%,存在着很多挑战,为此,企业专门搭建起水产品三级研发体系,模拟不同的养殖环境,再计算出饲料生产中原材料的最优配比。

武汉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 杨传哲:其实存在很多,比如说水温、水量、酸碱度等等一些不可控的变量因素,我们借助了一级循环水研发系统控制这些变量,二级网箱研发平台是在池塘当中搭建网箱,网箱里的水是跟池塘的水是连接在一起的。三级研发系统,一个池塘基本上是十亩到二十亩。我们大概有两百亩这样的一个大塘,就接近于终端的养殖户的池塘,这是我们从实验料走向商品料的一个研发平台。”

经过两年时间的研发,企业最终研发出了这款“超级龙虾料”,可以让小龙虾在15天内达到上市规格。眼下,企业的四条自动化饲料生产线,年产18万吨水产品饲料,每年为监利、潜江等省内的小龙虾高产区提供饲料2万多吨,为湖北的小龙虾产业,在养殖端提供了科技支撑 。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处长 叶建刚:狠抓养殖转型升级,着力实施‘七钱虾’养殖工程,七钱虾养殖占比提升至60%以上,亩平增收800元,全面推广12项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全省亩产值平均增长20.7%。”

湖北本土茄子是如何走向全国?

炎炎夏日,说起湖北的特色蔬菜,您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藕带,然而,还有一种家常蔬菜——茄子,它是湖北独立知识产权的陆生蔬菜品种之一,在市场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

上午九点半,在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里,茄子栽植大棚晒得如同桑拿房。农艺师张敏大汗淋漓,刚忙完手头活儿,就赶来见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客人。

棒形茄、线形茄、太空变色茄……数不清的品种,都被这位远道而来的李烨博士,挨个儿琢磨了一遍。不过二十来分钟,她就记下了8个心仪的茄子品种代号,计划着把它们带回哈尔滨种植。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李烨:手机过热已经关机了,我只能在纸上把重点的材料记一记,看能不能配一个组合,远缘杂交更有优势,东北和武汉长江流域的杂交茄子品种,将来可能在东北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武汉和黑龙江相距两千多公里,气候和土壤的差异更截然不同,李烨最心仪的,是这款适合哈尔滨低温气候的茄子。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茄果研究室高级农艺师 张敏:这种耐低温弱光的品种,能够很好地满足早春大棚栽培这种方式。它能够减少落花、落果,以及这种畸形果的产生,使茄子的商品率会更高。”

其实,针对低温气候的茄子品种培育,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北方的茄子市场被日韩品种所垄断,农民种植茄子的成本极高。于是,武汉农科院等一批国内科研团队铆足劲儿,要把茄子市场的主导权攥在中国人自己手上,最终培育出了果型、色泽丝毫不逊的国产茄子品种。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茄果研究室高级农艺师 张敏:茄子的地域性很强,不同的地区消费的茄子类型差异很大,我们与进口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开展本土化育种。我们最能够了解生产一线对品种有什么样的需求,满足于种植户的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

这场“茄子保卫战”,打响了湖北茄子良种的招牌,每年都有大量研究茄子的外省学者,来武汉农科院“取经”。眼下,省农业农村厅正在全力打造蔬菜产业链,张敏博士的团队紧抓政策机遇,在今年的武汉市种业博览会上,团队推出的迎春4号、50号等,作为博览会专家推荐品种,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茄果研究室高级农艺师 张敏:农业农村部门给予了项目的支持,支持我们能够持续开展品种学研究。另外就是新品种给予了技术支持,以及产业的引导,能够让我们的品种能够更快地进入市场进行一个推广应用。”

监制:郭小容

编审:吴博军 谢珍

主编:梁蕊 杜瑞雪

统筹:邱惠 周晓焕

记者:胡禹 李琨 艾思航 张项青 湖北广电荆门融媒体记者站 湖北广电宜昌融媒体记者站 沙洋台 枣阳台 远安台

新媒体编审:夏金

新媒体编辑:张煜


责任编辑 张煜
分享到:

便民服务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