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镜头和荧幕丈量时代精神 电影《雪域使命》即将于12月12日全国上映
今天(11月22日)下午,“弘扬援藏精神、践行使命担当暨电影《雪域使命》内部展播(湖北站)”活动在武汉举行,江汉平原与雪域高原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情感相拥。影片《雪域使命》取材于全国17个对口援藏省市的援藏工作,汲取了湖北援藏干部朱少华、安徽援藏教师章永忠、黑龙江援藏干部集体、福建援藏医生谢伟英等的真实事迹为蓝本。其中,湖北宜昌援藏干部、“博士县长”朱少华的援藏故事作为重要素材之一,生动还原了援藏工作者扎根雪域、服务群众的动人历程,成为展播活动中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

来自湖北省的援藏干部、援藏医生、援藏教师等80余人现场观看了影片,藏族演员曲尼次仁与观众热情互动,影片出品方郑重承诺拿出票房1%捐赠给西藏用于医疗卫生及教育事业。
电影《雪域使命》总投资人,总制片人舒友忠曾是安徽省第一批援藏干部,倾其所有家财,主创这部影片,真实地解读了“援藏精神”的实质,还原了所有援藏人的精神风采与使命担当。正如他所言:“宣传这部电影,就是宣传各省的援藏工作,就是宣传我们自己!”

这部承载着深情与使命的影片,更有着深刻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一是以真实事件、真实人物,深刻印证了全国开展对口支援西藏政策的正确性与深远意义,生动还原三十年来全国各界力量投身西藏经济社会建设的壮阔历程,将广大援藏干部人才的精神风貌与使命担当搬上屏幕,直抵人心;二是弘扬援藏精神,为新时代奋斗者注入强劲精神动力,在光影流转间激发年轻一代的责任意识与奉献情怀,引领更多人主动投身西藏建设的伟大事业;三是清晰彰显援藏政策对民生改善的深远影响,用镜头直观展现西藏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惊人巨变,让各民族在文化认同中拉近距离、增进情感,为西藏持续发展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合力;四是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激励青年担当时代使命,影片诠释了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心,进而激励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在助力西藏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征程中,续写属于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该片将于2025年12月12日登陆全国院线。
朱少华事迹介绍
作为宜昌市第五批援藏干部,朱少华自2019年7月踏上援藏之路起,便以“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在雪域高原书写青春答卷。初入藏时,严重的高原反应让他夜晚难眠、行走喘息,却未能阻挡他调研的脚步——他揣着便携式氧气瓶,一周内驱车跑遍加查县7个乡镇,深入摸清基层医疗痛点与当地电子商务发展短板,为后续工作筑牢基础。
针对西藏白内障患病率高于内地的问题,朱少华多方协调资源,先后组织宜昌市中心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华夏眼科医院等医疗团队进藏,为1000余名农牧民开展眼科义诊,更免费为89名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让藏族同胞重见光明。73岁的格桑多吉便是受益者之一,术后他紧握医疗队员的手,反复表达着感谢,这一幕也成为《雪域使命》中医疗援藏的灵感来源。
为破解加查县虫草、高原核桃等名优特产“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朱少华创新助农模式:2020年,他牵头组织全国62名自媒体人开展“遇见加查”打卡活动,借助互联网媒体推介加查农特产品,仅两个月便实现线上销售800余万元;同年6月11日,结合自身药理学博士背景,他化身网络主播直播推介加查特产,3小时吸引48万人次在线观看,单日销售额突破50万元,“博士县长”的名号自此走红网络。不仅如此,他还组织40余名加查青年赴宜昌、枝江等地学习电商技能,培养出洛桑卓玛等本土“网红”,为当地留下“带不走的电商团队”。
在产业援藏领域,朱少华更是强调“推动产业援藏,切实增强山南造血功能”。2020年12月,他推动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安琪酵母公司与加查本土核桃加工企业雅江实业合作,升级核桃油加工工艺,联合打造出加查县首个上市公司产品——安琪纽特野生有机核桃油;针对核桃渣利用率低的问题,他委托安琪酵母成立科研团队,开发核桃蛋白、核桃肽等精深加工产品,2024年加查第一条核桃蛋白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后,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经济效益增长两倍。此外,他多次对接长江大学农学院,推动2021年7月“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在加查挂牌,为当地核桃品种选育、嫁接栽培提供长期技术支持,让核桃产业成为驱动加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编审 柳芳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通讯员 张薇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