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个理》:锦江治暖万家心
湖北省宜都市的锦江社区,是全市人口最多的社区,有17000多位常住居民。从冷眼旁观的“陌生人社区”到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区”,锦江社区是如何创新基层治理,打造幸福和睦家园,实现“邻里一家亲”的?
百姓故事,专家视角。由湖北省社科联、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湖北电视综合频道联手长江云推出的系列理论故事节目《是这个理》第129期:锦江治暖万家心。让我们和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刘宏宇一起去宜都看看。
社区“小议员” 凝聚“大能量”
在周末,锦江社区的李静常陪儿子李浩铭一起劝导菜农文明摆摊,他们的行动已持续两年了。李静说,这是社区发起的家庭志愿活动,有孩子参与,菜农更易接受劝导。但在两年多前,李静对社区活动并不上心,她觉得普通百姓话语权有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是什么让她改变想法?2023年初的一个傍晚,李静和儿子散步时看到社区“围楼夜话”的活动通知,便决定去看看。“围楼夜话”是社区收集居民建议的活动,在现场,大人都选择沉默,李浩铭却勇敢发言,反映社区健身器材的安全问题。李静心里觉得,物业都不管,居民提了也没用。没想到一个多星期后,社区来电告知她,已督促物业修缮健身器材,还邀请孩子去现场验收。

2017年3月成立的锦江社区,由7个小区组成。2018年10月,锦江社区党委书记镇祝军刚到社区服务,就发现问题,邻居互不相识,参与公共事务的居民也很少。怎么打破隔阂呢?孩子们参与健身器材修复这件事给了他启发。
能否以儿童带动家庭共建社区?具体又该如何落实呢?镇祝军前往外地参观学习,了解到社工在社区治理中的专业优势。2022年2月,宜昌市民政局印发《宜昌市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引育行动计划》,鼓励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积极探索与专业社工深度合作。镇祝军抓住契机,在2023年初引入宜心社工机构。宜心社工设计的“与邻说”儿童议事会项目,很快招到28名“小议员”,其中包括李浩铭。宜心社工为孩子们开设“议事规则培训课”,形成“每月一议”机制。

1个月后,“小议员们”提交了首个议案,建议将锦江社区附近江南路段的白色斑马线改成立体彩色斑马线,以促使司机礼让行人。在交警努力下,宜都大部分学校和社区周边的斑马线都涂上了颜色。李静开始意识到,或许自己也能为社会做点什么。在儿子的带动下,李静全家都成了社区的热心人,遇到井盖破损、电动车乱停乱放等问题,都会积极反馈。

如何让李静这样的家庭长期支持并参与社区活动呢?镇祝军在儿童议事会的基础上成立家长委员会。目前,锦江社区“与邻说”儿童议事会成员已有150多人,带动了400多个家庭参与社区共建共管事务。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热情高涨。若他们关心的事超出社区职能范围,又该如何应对?
联动聚合力 共治焕生机
宜华大道全长1.4公里,是进出宜都的主要通道,沿线有医院、学校和多个大型小区,日均车流量超5万辆。锦江社区厚德苑小区居民易江龙介绍,该小区地下车库出入口都在宜华大道,改造前,由于花坛遮挡,车辆驶出地库需要经过超长辅道才能进入主道。出行效率低、事故多,引发居民不满。

针对这个问题,锦江社区多次组织物业、业委会召开“三方联动会”,商定在宜华大道和花坛分别设置通道的解决方案。镇祝军将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后,交警打开了宜华大道中间的栏杆通道,但花坛改造涉及多部门,迟迟没有进展,出行难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2022年6月,宜都市启动“人大代表进网格,助力社区微治理”活动。镇祝军抓住机会,邀请业主一同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仅一个月后,小区门口花坛通道被打通,出行总算便捷了。

镇祝军介绍,宜华大道是双向四车道,两端相连的路却是双向六车道,这是拥堵的根本原因。2024年,宜都市进行城市整体规划,他以类似方式表达诉求,最终在市人大常委会协调下,宜华大道拓宽为六车道,并在2025年9月通车。
能否以此方式破解社区其他难题、形成新机制?“三方联动 五方共治”联席会议机制应运而生,由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处理社区事务,若超出职能范围,则联合小区的结对包联单位和“红色邻里管家”处理。在锦江社区“大党委”指导下,宜都市人大办等9个共建单位及300多位下沉党员担任的“红色邻里管家”共同为居民排忧解难,该机制已在宜都全市推广运用。

志愿聚微光 社区盈暖阳
解决居民“急难愁盼”后,如何凝聚民心呢?锦江社区清河小区居民谢红担任居民组长18年了,前些年,她发现许多老人常聚在一起说闲话。怎样让他们更关注自身,过得健康和睦些呢?谢红有多年打太极的经验,便想组建一支志愿队,教大家打太极。她将想法告知镇祝军后,两人一拍即合。2023年初,谢红招募队员,队伍从两三人增至50余人。志愿活动增多,活动经费短缺问题凸显,志愿者们积极性受挫,镇祝军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活动持续下去。

2023年8月,湖北省民政厅发布《湖北省社区公益基金管理办法(试行)》,鼓励社区设立社区公益基金、推动微公益大赛。镇祝军决定试试,在中南民族大学专家团队和宜心社工机构指导下,2023年10月,锦江社区成立了宜都市首个社区公益基金。

志愿社团若想获得基金支持,需要参加公益创投大赛。谢红带领太极队连续两次报名参赛。有了资金,队员们更加团结积极,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锦江社区公益基金成立2年来,已资助太极队、剪纸社、书画社等11支志愿队伍开展活动126场,惠及居民14000多人次。
兴趣社团吸引了不少热心居民。交流中,镇祝军发现大家还有不少职业专长,便组织志愿者服务更多居民。目前,锦江社区已培育21支党员先锋队,凝聚3000多名志愿者,形成“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治理格局。2024年,锦江社区被列为中央社会工作部“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试点社区。2025年7月,锦江社区党委被评选为湖北省基层治理“好支部”。

2019年1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村治理,完善社区治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引导各方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湖北宜都锦江社区以孩子为引擎,激活了家庭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整合政府、居民等资源,汇聚五方力量,搭建服务沟通的“连心桥”,打通了社区治理的“微末梢”;用“小基金”撬动“大能量”,把“志愿星火”汇聚成“睦邻暖阳”。阳光照耀下,居民互助中,大家的心暖了起来、聚了起来,社区也“活”了起来!

责任编辑:金晓彤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