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科联《大学之道》热播中 让学有所成、心怀大地的新时代青年当主角
金秋时节,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精心打造的国内首档大学生立德成长纪实节目《大学之道》第四季,正在全网热播中。第三集《凉山有梦 归途如炬》与第四集《蓝电突围:国奖背后的青春接力》本周相继上线。节目将镜头对准了带着文化和科技的本领、投身志愿服务的湖北高校学子,讲述了他们如何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在实践中蜕变成长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有所成、心怀大地”的群体面貌,生动诠释了湖北人文社科精神的厚重底蕴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手心朝下:爱心接力点亮“希望之光”
他从大山深处走出来,最终又带着光走回去。第三集《凉山有梦归途如炬》的主人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苏正民来自四川大凉山,“曾经淋过雨,如今也想给别人撑伞”的他选择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为解决大凉山地区教育问题贡献青春力量。

苏正民曾一度因家境贫困辍学,他在父母的期望,支教老师的耐心,天津日报记者张俊兰的帮助下才重返校园,并圆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所著名高等学府。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一个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大学本科期间,苏正民发起了“凉山阿依助学计划”,他在凌晨整理资料、设计筹款方案,只为让更多孩子看到知识的光。毕业后,苏正民回大凉山支教了一年,然后回学校继续攻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研究生。他给自己定下了“8107计划”——每天早8点到晚10点,一周7天雷打不动地学习。

苏正民表示,“研究生生涯让我了解了法学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锻炼了用专业知识破解治理难题,用理性思维回应群众需求的能力。”他构建起“高校+基金会+基层政府”的三元协同公益模式,既保留了公益的温度,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力度。通过机制化运作,不仅留下了一支扎根基层的志愿服务队,更设立了专项公益基金,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长效工作范式,让善意从短暂的感动转化为持久的行动。
这支志愿服务队建设了10所乡村书屋,累计资助了170多名孩子,筹集公益资金158万余元。苏正民用行动证明,读书不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其最终目的是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聚力攻坚:传承团队责任“共赴星海”
如果说苏正民的故事是坚定的“归途”,那么第四集《蓝电突围:国奖背后的青春接力》则是实现梦想和履行责任的“航路”。本集聚焦湖北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蓝电科技创新中心,记录了技术部部长胡成峰带领团队冲击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艰辛而又热烈难忘的历程。

距离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仅剩97天,面对极限的备赛期、挑战更大的“气垫越野组”赛道科目、复杂环境对模型调试的干扰等难题,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优势聚力攻坚。找不到特定尺寸的零件,就自己设计图纸、3D打印零件;模型的装配工作繁琐枯燥,就耐着性子一次次重装;GPS信号不稳,难以确定问题所在,就反复测试调试直到深夜……
胡成峰坦言:“尽管团队已经很努力了,但看到其他参赛者的日常测试和实战视频后,还是看到了差距,意识到我们的作品不够完美。要拿下好的成绩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但用笨办法死磕每一个细节,咬牙用年轻和干劲与团队一起去冲,才是比赛的意义。”最终,他们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技术不仅用于比赛,更要有温度地服务于生活。蓝电团队所展现的,不仅是硬核的科技创新能力,更是“传帮带”的精神与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几年来,胡成峰在蓝电从一名普通的干事到成为技术部的部长,除了参与招新、协助各个团队研发,还带领新人们进行义务维修的活动,帮助社区的爷爷奶奶们,这也是蓝电成员的一门必修课。这群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团队精神和责任的传承比拿到奖项更有意义。
蓝电中心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通过32年发展出的特色品牌,仅智能车竞赛和电子设计竞赛领域,就有超600名学生获得省级以上的奖项。在这个集体中,耐得住寂寞的钻研、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谦卑的心态这三个特质最重要。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一个团队才能走向星辰大海,胡成峰感叹道。
笃行致远:汇聚社科力量“青春动能”
作为国内首档大学生立德成长纪实节目,《大学之道》第四季总撰稿洪兵介绍,本季用七集短片聚焦湖北高校的优秀学生团体,用青年学生第一视角讲述他们正在亲历的成长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与高校育人实践成果,深刻诠释湖北社科领域的精神底蕴,为“大学之道”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当今青年学子不再只是象牙塔里的“理想家”,而是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能力的“实干家”。
湖北省社科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之道》作为湖北社科普及的重点品牌项目,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创作导向。近年来,全省社科联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策部署,围绕“3355”全省社科工作总思路,推动社科普及扩面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理论传播、品牌塑造、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湖北省社科联将继续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做优做强社科普及品牌,通过《大学之道》等优质内容,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湖北省社科联供稿 通讯员 曾智)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