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直通襄阳 | 聚焦 “两资三能”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长江云新闻  2025-11-22 18:46:13
分享到:

项目攻坚提速 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

今年以来,襄阳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以项目攻坚筑牢产业根基,以创新技改激活企业动能,以贴心服务赋能返乡创业。从重大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到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效,从本土企业深耕升级到襄商返乡兴业,襄阳多点发力、全域联动,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发展势头强劲,正以实干姿态冲刺“全年红”,奋力书写产业强市建设新篇章。

立冬过后,宜城经开区热度不减。云图控股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园内,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智能化硫磺制酸绿色生产基地正冲刺试生产,标志着当地磷化工产业迈入“绿色智能”新阶段。该项目是云图控股在宜城落子的第三个重大产业项目,彰显企业对宜城发展的信心。

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丰:硫磺制酸项目建成投产,磷系阻燃剂项目也在有序推进,可以说这个时效是非常快的,我们企业非常满意。

襄阳宜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招商办主任 范宜洪: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用地指标,规划调整等难题打好提前量,积极做好城镇开发边界的调整,用地指标的争取等工作,同时加快土地征收和出让的进度,确保企业一签约就能够及时拿到土地。

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丰:政府部门协助我们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企业节省资金,创造效益,这让我们企业在这里投资信心更足了。

宜城市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将多部门职责细化为23项任务,通过“专人盯办+督办督查”机制,推动部门协同,助力项目审批提速三分之一。

嘉施利(宜城)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丰:(政府)给我们安排了专人,指导我们准备哪些材料,到哪个窗口去办,甚至还有督办部门,去督查各部门的办理的时效,这让我们各项审批非常快,至少节约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创新技改提能 激活企业发展“新引擎”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改提能、产品迭代为抓手,年产10万吨特种硅烷系列产品及医药中间体项目投产在即,释放发展新效能。

隆胜四海二期项目现场,反应塔与生产线设备已安装完毕,技术人员正调试参数,冲刺年内投产。项目达产后,产能将从2万吨提升至每年10万吨,销售额有望突破10亿元。

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负责人 孙金磊:到十二月份开始试生产,整个项目达产后,我们的产能将由现在的两万吨提升到十万吨,每年销售额有望突破十个亿。

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龚家全:新能源市场现在需求呈现一个爆发式增长,我们的有机硅树脂作为一个关键的材料,目前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我们二期项目的投产,将有效地填补国内我们一些高端材料的(市场)缺口。

企业与高校联合建实验室,快速布局新能源领域,一期过半产能转向新市场,订单量激增,员工三班倒满负荷生产。

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组长 王满:现在我们四海每天产量比以前多20%,虽然累,但是员工福利工资都有很大的提高,大家都盼望着二期项目尽早地投产。

凭借过硬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互穿网络硅树脂”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新推出的“水性有机硅树脂乳液”叩开国际市场大门。

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廖想程:我们将以二期投产为契机,同步推进产能提升、市场拓展和技术迭代,确保实现4亿元全年红目标。

这段时间,襄阳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的组装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干劲十足,正全力赶制头部企业的生产订单。

襄阳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经理 冯胜宝:我们现在赶制康明斯和潍柴、苏美达等,多家头部企业的订单,整个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状态,截至10月底产品生产达到了5万件,相较于去年增幅达30%。

企业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智能化技改,打破原材料进口依赖,节约成本10%,并开拓巴西、欧美、印度等海外市场,产销两旺。

襄阳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 李彬:解决了我们原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可节约成本10%,同时我们的新产品研发取得了关键性进展,预计在明年进行批量生产,使我们的产品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多部门协同发力,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稳步向年度目标迈进。

襄阳朗弘热力技术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胡婷婷: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确保实现全年产值4.5亿元的目标,向5亿元冲刺。

走进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的中控室,生产环节的各路能耗数据在大屏上实时跳动、一目了然。这一智能化管控场景,标志着企业以节能降碳为核心的技改项目已基本落地见效。

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航:自8月正式投运以来,节约天然气使用15%以上,我们还对厂区内部分高耗能电机进行了替换,加装了变频系统,整体节电率达到了20%。我们还上马了BI驾驶舱,对能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制定相应的科学能耗管理策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技改实现年节约用电35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吨,每年节约能源成本超300万元,同时保障生产稳定性,助力订单按时交付。

襄阳金达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航:直接降低的生产成本,让我们在定价上拥有更大的灵活空间。通过变频改造和智慧能源管理,我们的设备运行更加平稳,故障率显著降低,达到20%以上,生产的稳定性就得到了有力保障,这对于我们开足马力,确保第四季度订单的按时交付至关重要。

返乡创业赋能 凝聚县域发展“新合力”

位于东津新区的襄阳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刚一投产就实现了“22天完成三个月市场订单”的开门红业绩。这背后,是家乡的盛情邀约与贴心服务,为襄商返乡创业筑牢支撑。

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加紧赶制宁夏宝丰集团新能源项目订单,这是企业9月迁回襄阳后的第二个重点订单。

襄阳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经理 谭志勇:(宁夏)宝丰集团的新能源项目20万吨的产能,它的第四车间,我们的交付时间是12月初,这是我们目前工人从9月份,搬回襄阳东津投产以后第二个项目。 

企业刚投产就接到36台大型湿法研磨设备订单,客户要求1个月内交付,而常规需要3个月。凭借员工归属感与本地完善的工业配套,企业仅用22天就完成交付。

襄阳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经理 谭志勇:为啥能实现呢,因为第一我们的员工归属感比较强,大家愿意去加班,愿意去配合去完成。第二个就是襄阳的协力厂商很给力,它的工业技术配套比较完善,所以说我们就开发了很多供应厂商,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订单。

2023年,在广东打拼多年的襄阳人谭志勇,受邀将企业迁回襄阳。东津新区组建服务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五证同发”,为项目抢出半个月时间。

襄阳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经理 谭志勇:我所做的设备向全国发送的时候,主要集中在四川、贵州,还有湖北,那我当时决定就回到襄阳来投资,这样的话减少我运输的费用。(同时)工业基础比较完善,当我们需要找供应商,需要找基础加工配套的时候,(本地企业) 就能快速地接手和上位,(现在)我们只需要一个文员,去完成所有资料,在平台上提报,基本上在一周内完成审批。

襄阳东津新区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招商一部部长 张俊海:在办理“五证”过程中打破常规,东津新区政务中心、自规局、建设局等,多部门联合服务,采取“五证”同发,为企业抢出时间约半个月。

项目建设期间,东津新区两天内建成100多米临时施工便道,解决道路、水电等难题。

襄阳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经理 谭志勇:我提出我需要一条临时进场的施工道路,因为这边是刚刚征地完成 还不具备通路条件,那政府就在现有的土地具备的条件下,临时施工道路,就在这里,所以让我最感动,更有信心, 更愿意大胆在襄阳投资。

襄阳市东津新区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招商一部部长 张俊海:东津新区管委会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下,带领招商、住建、交通、土储、公安等相关部门现场办公,现场敲定施工便道方案,两天内将100多米的施工便道建设完成。

目前,企业已完成规上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订单排至明年 2 月。

襄阳鸿凯智能制造产业园总经理 谭志勇:明年会在今年的规模上上升大概10%-20%,稳步地发展,然后逐步地让它满产。

长江云新闻记者 廖云翔 李晓雨 张雪晶

襄阳台 宜城台 枣阳台 谷城台

通讯员 朱斌 周昀浩

责任编辑 解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