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竹溪?生态转化:“两山理论”的落地实践
“网红”变“长虹”,“流量”变“留量”, 十堰市竹溪县何以打造“两山”间的诗与远方?继续来关注竹溪答卷之生态转化·“两山理论”的落地实践。

记者 管馨:看看在民宿里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来到营盘山景区的文人墨客们写下的游记和故事。在这里看看书,再呼吸一口户外负氧离子的空气,每一次深呼吸都仿佛对身心做了一次洗涤,再来尝一杯当地的高山云雾茶,哇,感觉我们的生活节奏都放松下来了,非常惬意。

“来竹溪·我氧你”,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竹溪县森林覆盖率达82.6%,被誉为“天然氧吧”。依托好山好水,竹溪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生态转化之路。将生态本底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国营竹溪综合农场开发营盘山景区,打出“文旅+康养”组合牌,突破典型山区农场面临的交通、发展空间等诸多限制,构建起涵盖农耕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多功能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中国作家协会 会员 阮家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春天可以看海棠花,夏天可以在这避暑,秋天可以看层林尽染,冬天可以看蓝色的冰瀑,我们经常在这里体验生活,寻找创作的灵感。
湖北省国营竹溪综合农场营盘山景区 负责人 肖勇:我们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同时依托悠久的种茶历史,将茶叶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发了观光茶园、猕猴桃、蟠桃等水果采摘项目、丰富的森旅户外运动项目,景区配备了完整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和康养服务。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也促进我们农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茶园变花园”、“场区变景区”,从“卖山货”到“卖风景”,农场吸引力和附加值大幅提升,实现年旅游增收6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多家农家乐发展、100多户增收,并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
十堰市竹溪县综合农场杨家扒茶场 场民 彭光明:回来以后在景区做我的本行了,就是机械维修、水电维修这些。每年增加了两到三万块钱。景区水好、山好、人都好,心情蛮好的。
顺势而为、主动创新,竹溪全县森林面积430余万亩,拥有多个自然保护区,林特资源1200多种,将生态本底与林下经济深度融合,竹溪县境内的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地,用“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林下+旅游业”三种模式注入发展新动能,生态产品成为价值转化“硬通货”。

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旅游管理科科长 孟华丽:我们创新发展模式,坚持政策引领,锚定林下经济发展新业态。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机制,构建了树上采石斛、树下种药材、林间养蜂的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预计2025年,可实现林下中药材产值150万元,可带动60户林农户均增收超1万元。
把保护与发展作为主业主责,八卦山累计完成退化林修复2万余亩,在林区公路沿线及景区周围栽植观叶、观花、观果类风景苗木1.8万株,对局部山体复绿155亩,持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拓展金山银山的价值,今年,八卦山成功晋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与营盘山、龙王垭、黄花沟等一批景区串珠成线,共同打造秦巴山区森林康养旅居地,实现从“过路游”到“过夜游”的转变。
湖北八卦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旅游管理科科长 孟华丽:下一步,八卦山景区将沿万江河为主轴,串联起各景点项目的景观,结合4A级景区创建,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配套开发森林浴、冥想疗愈、自然教育等康养项目,打造“慢养竹溪”的特色品牌,让八卦山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

以旅兴业,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竹溪县坚持党建引领,用经营乡村的理念,在15个乡镇38个村探索成立“强村”公司,形成了“集体资产+社会资本合作联营型,政策投入撬动型、村级集体主导型、外引资本一体运作型、帮扶带动型”五类发展模式,让生态资源变成发展资本。这片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土地,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 驻村第一书记 帅成:我们成立了黄花沟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不断地激活了我们的管理模式,同时我们将全村的老百姓都纳入了村里运营公司的股民,将老百姓闲置的房屋,土地、山林等。我们村集体公司统一打包,招商引资以后,然后对外统一打包处理,老百姓有了甜头,市场主体也有了盼头,村集体也有了收入。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 村民 严敏:现在我们这是环境也好了,村里帮我们门前屋后、屋里屋外环境都弄好了,游客也多了,几乎真的每天都有客人,一年毛收入能赚个二三十万。看我们开农家乐赚到钱,村上增加了好几户开农家乐的,不出门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制度创新是引擎,思路一变天地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结合全域文旅打造,竹溪的这场“三变”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让沉睡资源巧盘活、闲置资产再生金。大石门仙暇小镇等一批景区应运而生,让村民在农村变美、产业变强的过程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
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大石门村 村民 周艳红:我们以前这里是一片(闲置的)苗木基地,靠苗木基地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自从去年村里把这个场地改成了(大石门仙暇小镇)游乐园之后,我们这里的人都挺高兴的挺开心的,我们也有一个地方就业了,一年也增加了1万多块钱的收入,再加上我们每一户都有分红,就希望以后的游乐园越来越好。

如今,通过“文旅+”模式,竹溪县正构建起多元业态,不是简单的资源变现,而是不断提升生态承载力,让每片土地既长绿意、也长希望。同时,“筑巢引凤”,积极开展“请乡友回家乡、请乡贤回故里”等活动,促进人才回归、资金回流、项目回村,激活社会资源参与经营。
辽宁鑫铖矿业有限公司 赵华波:这次从辽宁回来觉得家乡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政府在打造汇湾贡茶小镇茶旅融合项目,我们家正好有闲置房屋,我准备投资200万,改造成民宿,来服务家乡文旅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堰市竹溪县鄂坪乡黄花沟村文旅推介官 花榆民宿负责人 谌立艳:我特别看好我们竹溪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前景,未来我会到其他的各个村子和乡镇去实地看,为更多的鄂渝陕来溪的游客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截至目前,竹溪县累计向文旅康养产业投入2.3亿元,大力扶持项目、人才、文创、宣传和品牌建设,对成功创建景区景点、高星级饭店、高等级民宿和引客入溪旅行社兑现奖补超4000万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5.4亿元,先后创成2家4A景区、12家3A景区、60多家乡村旅游景点。今年7月,竹溪县入选“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的100个县”和文化旅游部“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十堰市竹溪县文化和旅游局 局长 喻泉源:从“一时火热”迈向“长久红火”的关键节点,我们将突破传统观光模式,提高服务人员专业度、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培育新型业态、升级旅游配套设施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全力塑造“小城有戏 慢养竹溪”文旅IP,为湖北建成支点贡献竹溪文旅力量。

记者 | 管馨 袁勇攀 李彦邦 实习生 易兆鹏 陈美玲
编辑 | 舒畅 祝莎莎
编审 | 涂丹
监制 | 王小红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