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方之小雪——防寒邪 滋阴潜阳
长江云新闻 2025-11-22 12:33:17
雪花轻摇,天地初寒。小雪时节,此时天地阳气潜藏,阴气渐盛。这不是万物沉寂的终点,而是身体休养生息,蓄积能量的开始,人体也需顺应自然,开启冬藏模式。
【衣·温润防寒】
小雪后寒气渐重,护好三处防寒邪。中医讲究“头为诸阳之会“,出门可以戴帽。风从颈后入,可戴围巾保护我们后颈的风府穴、风池穴。寒从足下生,可选择厚鞋长袜,避免脚踝受寒。

【食·滋阴潜阳 】
饮食方面,不宜大肆进补,而应‘滋阴潜阳’,为深冬打基础。多吃黑色食物可以滋养肾精,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

推荐三道时令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驱寒暖胃,黑芝麻核桃粥滋阴润燥,五红汤(红枣、红豆、红皮花生、枸杞、红糖)补血养颜。但阴虚火旺者慎用温热食材,可改用银耳莲子羹清润滋养。
【住·静守内敛】
早睡晚起藏精气,建议22点前入睡,晨起稍晚,保证睡眠充足。睡前用艾叶泡脚至微微出汗,能引火归元,温通经络。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使用加湿器。防止‘温燥’伤肺。阳虚体质可艾灸关元、气海穴,每周2次,每次15分钟,温阳益气。

【行·动中求静】
小雪时节不宜早晚低温运动,应在太阳出来后运动。以慢跑、散步、太极拳等温和的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剧烈运动耗伤阳气,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的人,应避免大汗淋漓。午后阳光充足时,晒背15分钟,补益督脉阳气。

小雪是暖与寒的转折,更是养生防病的黄金期。记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让我们以中医智慧为引,在银装素裹中,静候春的讯息。

(来源 《徐寅问药》 记者 夏卉子 肖锋 编辑 王芷珏 编审 朱兵 杨新波 监制 王小红 肖鹏)
责任编辑 吴晓文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