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氛围感,从家门口席地而坐开始
@仙桃市民朋友
浓郁的秋日氛围感持续在线

正是橙黄橘绿时
带上好心情📷
在家门口的“城市客厅”
即可席地而坐
乐享秋日满满“松弛感”
🏃🤳
出门就是游园
这正得益于
仙桃一系列的“贴心动作”

△层林尽染,满目流金,城东桃花岭大道银杏林成为市民郊游的好去处。图为11月15日,市民在银杏林里拍照定格秋日美景。

近年来
我市围绕市民的多元需求
以仙湖公园、汉江奥运公园
为示范标杆
相继打造出10余处
“席地而坐”的高品质城市客厅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席地而坐
正成为市民生活常态
🔽🔽🔽

11月11日清晨,家住仙湖公园附近的退休老人李丽,买菜归来后如常踏入公园遛弯歇脚。与以前不同,如今出门前不再随身揣着纸巾,习惯性擦拭公共座椅了:“现在公园到处干干净净,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安心落座,‘带纸出行’的老习惯早就改了!”
漫步仙湖公园,湖光粼粼的岸线旁,孩童在游乐区肆意追逐嬉笑,家长们在草坪上“席地而坐”休憩,保洁员陈定文驾驶着小型机扫车正细致穿梭作业。“这车轻便灵活,吸扫、抑尘、冲洗一体化,既能清扫硬化路面,还能打理宣传栏、栏杆、座椅这些‘城市家具’。”陈定文指向车内常备的抹布和铲子,“我们就像打理自家客厅一样,毫不怠慢。”

谁能想到,这片满是欢声笑语的滨水公园,曾是堆满建筑垃圾的脏乱坑塘。为满足市民对优质公共空间的需求,我市以“荷塘月色,乐享生活”为主题,融入古典建筑元素,用52529平方米绿地打造健康绿道、儿童活动区、体育休闲场地,2023年7月开园后又建设篮球场、乒乓球场,让这里变身全龄段市民的欢乐天地。

古色古香的栈道、亲水平台与丰富的游乐设施,吸引着市民接踵而至,旺盛的人气也让这里成为流动商贩的“必争之地”。

三分建,七分管。公园建成后,市林业事业发展中心持续开展绿化巡检养护与设施维护,常态化推进苗木修剪、病虫害防治,保障环境安全舒适;市环卫局创新推行“室外环境、室内标准”保洁,以仙湖公园为核心向周边辐射延伸,引进小型清洗车、电动机扫车,构建“机械为主、人机结合”的作业体系,严格落实“冲、洗、扫、拖”全流程作业,确保道路露底色、标线显本色、绿化展景致。


在人来人往的汉江奥运公园,节假日日均客流超3万人次。市环卫局量身打造“四维保洁法”:17名保洁员搭配2台冲洗车高峰联动作业,将124处垃圾桶优化整合为35处并加密收运频次,新增2处无障碍公厕及20个厕位并安排专人值守,每周凌晨还会启用大型机械开展深度清洗,保持“路见本色、绿化带无杂”的洁净环境。

亲子家庭需要歇脚的空间,年轻人追求无拘无束的社交场景,老年人渴望贴近自然的休闲角落——近年来,我市围绕市民的多元需求,以仙湖公园、汉江奥运公园为示范标杆,相继打造出10余处“席地而坐”的高品质城市客厅。如今,标准从公园向更多区域延伸: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在“美”上做足文章,在“靓”上持续发力,不断优化“城市家具”、提升绿化品质、规范公共秩序,全力构建洁、绿、亮、序、安、美、和的城市公共空间。目前,我市正逐步引入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垃圾堆积点、动态调度清运力量,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席地而坐”真正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记者 黄芸)
记者手记
城市最暖的温度是细致与用心
走在仙湖公园总能撞见动人的日常:老人坐在凳子上晒着暖阳,年轻人组队“较量球技”,孩子们三五成群“追逐嬉戏”。这些不经意的“席地而坐”,藏着一座城市最本真的文明与最动人的温度。
从废弃坑塘到全龄乐园,从“带纸出行”到“放心落座”,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城市治理“绣花功夫”织就的日常。保洁员车里常备的抹布、汉江奥运公园深夜忙碌的清洗车,筹备中的智能监控系统、多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每一处细节都在精准回应市民对“洁、绿、亮、序”的美好期待。
城市的文明,从来不是冰冷的高楼大厦,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公共空间里找到归属感与松弛感。当“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席地而坐”成为生活常态,当老人的舒心笑容、孩童的清脆欢声成为公园最亮丽的风景,我们便读懂了“人民城市”的深刻内涵——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治理的“大事”,用日复一日的细致与用心,为每个人织就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