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北斗定盘,剑指千亿!

唱辽阔  2025-11-19 11:24:11
分享到: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这句传唱多年的老话,藏着中国人对方向的笃定与坚守。于湖北而言,北斗不只是九天之上的导航星座,更是荆楚大地产业升级的“定盘星”。

11月17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斗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动北斗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

从800亿产业体量向1000亿目标稳扎稳打,从科教厚土向世界级产业集群步步为营,湖北北斗,正以“尖刀”为刃、以实干为基,在群雄逐鹿的产业江湖中,披荆斩棘,奋力前进。

一、荆楚北斗有底气

江湖行走,拼的从不是虚张声势,而是骨子里的底气。

这份底气,是大师领航的人才根基。

北斗江湖里,李德仁院士这位泰斗级人物坐镇荆楚,以毕生所学引领方向;10余位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智囊天团”,各怀绝技、各擅胜场,既有攻坚核心技术的硬实力,也有培育后辈的耐心。

李德仁院士

人才是北斗产业的根。这份认知让湖北始终厚待英才,让各类人才在荆楚大地安心钻研、放手拼搏。从高校实验室里的青年学者,到企业研发团队的技术骨干,人才梯队的良性传承,让湖北北斗的创新活力源源不断。

这份底气,是平台筑基的科研实力。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稳居全球第一,这份硬实力如同武林中的顶尖门派,底蕴深厚、技法精湛;湖北珞珈实验室紧扣北斗与商业航天战略,搭建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练功场”,让实验室里的技术成果能顺畅走向生产线。

湖北没有追求表面热闹,而是专注于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堵点。让技术攻关有依托,让成果转化有路径,奋力为北斗产业集群筑牢科研根基。

这份底气,是潜心突破的企业干劲。

170余家北斗企业扎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从芯片研发到终端制造,从系统集成到场景应用,各守一方阵地、相互协同补位,沉稳发展,潜心突破。

立得空间研发的“铁木牛”物流机器人,凭着北斗技术的精准赋能,悄悄闯荡海外市场,成为“湖北智造”出海的低调标杆。目前,铁木牛物流机器人系列已经开发出无人牵引车、无人平板车、无人叉车等多种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国家,年销售量超千台,使用场景遍及新能源电池、光伏、化工等多个行业。

铁木牛机器人无人运输牵引车

立得空间董事长郭晟介绍:“美国和日本还没有这个同类的产品,我们基本上实现了100%的自主可控。未来5年之内争取在物流运输机器人的单品上,实现全球第一的目标。”

沉稳发展,潜心突破,厚积薄发。正是有了“铁木牛”这样的干劲,湖北北斗的根基才愈发牢固。

二、亮剑江湖补短板

江湖从无永恒的安逸,逆水行舟,慢进便是退。

湖北从未因既有优势而自满,反而清醒看清产业江湖的竞争态势:周边省份势头正劲,有的靠规模先发制人,有的凭场景精准突围,而湖北自身“规模待扩、龙头待育、场景待丰、技术待破”的短板,如同武林高手的“软肋”,若不及时补强,难免落于人后。

这份短板清单,让湖北没有陷入“温水煮青蛙”的懈怠,而是果断亮出“尖刀”的正确用法——不求一招制敌的张扬,只求精准破局的实效。“尖刀”工程的核心,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在关键领域下苦功:

技术上,瞄准“卡脖子”难题联合攻关,不搞花架子,只求实打实的突破;

产业上,培育龙头企业,不追求数量堆砌,只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场景上,拓展应用边界,不贪多求全,只聚焦高价值领域深耕。

湖北对“尖刀”工程格外重视,王忠林调研时要求省市相关部门“强化‘北斗+机器人’政策支持”,推动“机器人进家庭”等标志性产品落地,这正是“尖刀”工程的务实打法——从具体领域切入,以点带面补齐短板。如若如此,立得空间势必顺着这个方向进一步发力,在“北斗+物流机器人”领域持续深耕,把产品做精、把国际市场做大;光庭信息集中聚焦“北斗+汽车”赛道,默默打磨智能网联软件平台,或将拿下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湖北的“尖刀”,不是张扬的利刃,而是沉稳的凿子,需要一点点雕琢产业短板,让北斗产业的“筋骨”愈发强健。

政策支持也应看清短板,循着“低调务实”的思路,不搞大水漫灌,只做精准滴灌。从研发补贴到场景开放,从人才落户到知识产权保护,每一项政策都瞄准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搞形式主义,只求实效。这种“雪中送炭”的支持,必定会让湖北北斗企业少了后顾之忧,沉下心来搞研发、做市场,在产业江湖中稳步前行。

三、“五个强化”踏新程

江湖突围,最怕盲目跟风;千亿征途,需有清晰章法。

省委书记王忠林提出“五个强化”,结合“尖刀”工程部署,勉励相关企业闯出一条稳扎稳打的发展路径:

要强化机遇意识,抢抓航天强国建设机遇,加快壮大产业规模能级,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抢抓航天强国建设机遇,但不能急功近利,湖北不能跟风搞“大干快上”,而是要将北斗产业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稳步对接国家战略,在政策、资金、资源上适度倾斜。

要强化研发创新,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更多“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我省北斗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创新是北斗产业的核心,但湖北的创新从不追求“短平快”。珞珈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在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研发等领域默默攻关,一项技术往往要打磨数年才落地;高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不搞“纸上谈兵”,而是聚焦产业实际需求开展研究。“十年磨一剑”的耐心,使湖北北斗的技术根基愈发深厚。

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加大行业龙头企业引育力度,加快构建“芯、星、端、网、数、用”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切实提升北斗产业整体竞争力。充分“协同”而非盲目“扩张”,让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能发挥优势,形成“1+1>2”的合力。

要强化场景应用,着力构建“北斗+低空经济”“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人工智能”等新场景,以北斗系统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从“铁木牛”物流机器人的精准配送,到智能驾驶的安全导航,从农业精准耕种到电力高效运维,每个场景都经过反复打磨,力求落地见效。“以北斗应用赋能千行百业”,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滴灌”,让北斗技术在核心场景中发挥最大价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后再逐步拓展。

要强化服务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推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切实营造北斗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良好的发展生态,不是靠口号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干做出来的。省市部门主动上门对接企业需求,解决研发、生产中的实际难题;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创新者安心投入。这份生态的核心是“务实”,不搞表面文章,只专注于为企业创造安心发展的环境。

四、星辰为伴守初心

江湖路远,最忌急功近利;星辰大海,更需坚守初心。湖北北斗产业的未来,不在规模的虚胖,而在实力的坚实。

立得空间的“铁木牛”机器人在海外市场默默拓展,不追求一时的销量爆发,而是专注于口碑积累;光庭信息在“北斗+汽车”领域持续深耕,有望成长为行业龙头;珞珈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孵化出更多小而精的创新企业;全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产业集群的质量稳步提升。这些进展,如同光谷的星辰轨迹,划过留痕,耀眼坚定。

如今的湖北北斗,正以800亿规模为新起点,稳步向千亿目标迈进。我们相信:只要有大师领航、政府护航、平台支撑、企业实干,荆楚北斗的千亿愿景,必将水到渠成。

湖北北斗“科技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这份判断,不是基于短期的热度,而是源于对产业根基的信心。随着“尖刀”工程的深入推进,“五个强化”的落地见效,湖北北斗必将补齐短板、强化优势,实现从“科教高地”到“产业高地”的平稳跨越,从“区域领先”向“全球知名”迈进。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荆楚大地稳步走。北斗指引的是前进方向,坚守的是发展初心。湖北正以沉稳与坚韧,以“尖刀”工程的精准与务实,向着“加快打造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稳步前进!

来 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 卓

总监制:何 伟

策 划:臧 志

监 制:吴博军

统 筹:谢   珍、李   昕

撰 稿:邓国辉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