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党支部风采丨方寸考古地 党旗映初心
在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的引领下,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文物考古事业深度融合。系列报道《红旗党支部风采》,今天走进这群与历史对话的人。
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一场场跨越千年的“文物复活”正在上演。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文物修复师 陈峻锋:刚刚送过来的(简牍),就是有很多泥土,我们当时就是一枚一枚地揭取。
作为国家级文保科研机构,这里承接了“中华第一长文觚”等珍贵文物的修复重任。面对色黑如炭、轻触即碎的饱水简牍,方北松带领团队以“党员技术骨干+攻关项目”模式,昼夜扎根实验室,独创简牍脱色脱水工艺,成功修复简牍10多万枚,让千年文字重焕生机。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方北松:文保中心在全国各地做了大量的文物保护项目,把我们的文物修复技艺也在全国撒开,这个是荆州力量,也是湖北力量。
“支部建在工地上”的组织优势,让考古现场成为锤炼党性的实战课堂。在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党员干部始终是攻坚克难的核心力量。1989年起,“郧县人”1号头骨、2号头骨相继在这里出土,引发学术界轰动,到2022年,团队又发现了“郧县人”3号头骨,为实证中华百万年人类演化史提供了关键物证。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考古队队员 董兵:在发掘关键期,党员们主动扛起“白+黑”作战任务,以每2厘米为操作层精细剥离,像对待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清理泥土,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
湖北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5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长江文明的根脉在此绵延。为了做好保护传承工作,考古人员还创新走好群众路线,从制定保护规划到发动周边村民加入文保志愿队,红色力量始终是凝聚各方的核心。
湖北省文旅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党支部书记 陈飞: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已经形成了荆楚文化完整的传承体系,让更多的文物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让文物赋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杨岚 朱哲鋆)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