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抽签”定址,管理“能进能出” 武汉青山区旅大街夜市“变形记”

暮色降临,华灯初上,武汉市青山区旅大街夜市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井然有序的摊位、洁净的通道、安装着净化装置的“煎炸烤”摊点,烟火气中洋溢着城市的活力和热情。这幅和谐景象的背后,是一场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治理革新。近日,一场在红卫路街道举行的旅大街夜市管理工作座谈会及实地考察,揭开了这条夜市焕然一新的秘诀——一套由街道创新推出的精细化、共治化管理组合拳。
曾经,旅大街乱摆摊、占道经营现象屡禁不止,油烟噪音问题让居民不堪其扰。为彻底扭转局面,红卫路街道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出治本之策,建立了“量化考核+能进能出” 的摊位管理模式。街道围绕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商品质量、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维度对摊位进行打分,不合格者需限期整改,严重者取消资格。摊位位置通过公平的“抽签”决定,每个摊位设置了定位标签,摊主“对号入座”,少了抢位置的矛盾,街面也更加整齐。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抽签”结果为期一年,第二年重新抽签定址,这套“优胜劣汰”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商户主动规范经营的内生动力。

为确保安全的经营环境,街道建立了“季度常态化+突发专项化” 的联合执法机制:街道领导带队,协调城管、消防、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力量,开展全覆盖检查。针对燃气安全,街道联合城管部门和专业公司定期“体检”;与消防救援大队合作,不定期举行消防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摊主与市民的应急处置能力。市场监管部门则紧盯食品安全,从原料采购到加工储存进行严格巡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在商户管理方面,红卫路街道不断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从“商户自治”进阶到街道直接参与组织管理,建立“定期研判+清单销号”机制,街道每月召集各方代表,将分散的诉求转化为集中的攻坚任务,确保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在意见交流环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城市发展与民生需求的角度提出专业见解,社区工作者结合日常社区服务中发现的问题给出改进方向,商户代表坦诚分享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面临的困难,居民代表则聚焦市容环境、秩序安全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畅所欲言,现场讨论氛围热烈而务实。

随后,一行人来到旅大街进行实地考察。正值傍晚准备时段,摊主们有条不紊地摆放食材、调试设备。考察人员仔细查看各摊位的经营准备情况,对所有“煎炸烤”摊位均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的做法给予一致好评。在现场交流中,摊主和顾客们也分享了对夜市管理的感受和建议。
旅大街夜市的“变形记”,生动诠释了创新的管理机制不仅能整出秩序,更能管出活力。红卫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夜市持续注入“文明味”与“品质感”,让这处夜间经济集聚区成为展现城市文明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窗口。
(长江云新闻记者 方宇航 通讯员 陈浩凡 张忱)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