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离骚》到江城菊展 武汉“社科讲坛”串联菊韵古今

11月16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敏与国家金牌导游张玲联袂做客武汉图书馆“社科讲坛”,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从文学名篇到百姓园林的菊花审美”为主题,带来一场沉浸式文化论坛。本次讲座特别将讲堂设在了武汉动物园,让读者在秋菊疏影与萌兽相伴的自然景致中,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审美之旅。

讲座伊始,张玲以“提到菊花,您首先想到什么?”的问题切入,引出菊花“隐逸”“高洁”“长寿”的核心意象。徐敏教授则从学术角度,纠正了大众对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误解,她指出,“落英”指的是初开的鲜嫩花瓣,“餐菊”是屈原作为巫师滋养美德的精神仪式。徐敏还指出,南宋胡少沦曾将菊花的美德总结为“七美”,其审美根植于实用价值,《神农百草经》早有菊花药用的记载。她以屈原、陶渊明、黄巢三位诗人为脉络,解读菊花意象的嬗变:屈原“餐菊”是滋养美德的精神仪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让菊花绑定隐逸理想,黄巢诗句的豪迈则与武汉英雄城底蕴遥相呼应。


谈及江城菊韵,二人细数武汉与菊花的深厚羁绊。徐敏梳理出武汉菊展的百年脉络:1861年汉口开埠后的中西合璧风尚,1930年武大“菊社”雅集,再到1956年首届金秋菊展。她特别提到,正在举办的第42届金秋菊展(展期11月1日至30日)依托“1+3+N”格局设17个展点,1000余种、60万盆菊花铺展街巷,汉口江滩有迷你黄鹤楼菊艺造景,武汉动物园展区打造童趣花海,本土品种“盘龙”“黄鹤衔珠”惊艳亮相,让楚地千年菊韵在秋日绽放。
如何将菊之雅趣融入日常生活呢?张玲分享了武汉人泡菊花茶的诀窍:选用本地早黄菊,80℃热水冲泡前先温水洗菊、醒花,加枸杞冰糖中和寒性。二人还提到,如今武汉菊展通过“云上赏菊”直播、重现“斗菊”风俗等形式,让传统焕发新生。
据悉,本次讲座由武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武汉图书馆主办,武汉动物园承办。讲座不仅让市民读懂了菊花的千年浪漫,更感受到了武汉“傲霜坚韧”的城市气质,成功推动了“花卉+文旅”的深度融合。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炜 通讯员 李亚茹 张祖悦 孟婧)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