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大国小村 | 这个村在5G云端“种”出示范田

广西台新闻910  2025-11-17 14:44:35
分享到:

大国之基在乡土,振兴之路见小村。2025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农民日报社、哔哩哔哩联合广西广播电视台、长沙广播电视台等40余家广播电台打造的系列融媒报道《大国小村》,用42个村落的鲜活故事,立体呈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图景。

他叫‌王林松‌,曾是守护一方健康的‌乡村医生‌,如今却成为驾驭千亩良田的‌种粮能手‌。这一看似不可能的“跨界”,背后是一个关于土地与梦想的故事。

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溧阳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理事长 王林松:“我当医生时,经常碰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种一块少用药的地,让更多人吃上安全粮‌,让种粮能挣钱,让农民成为有尊严的职业。我们落实了‘五良配套’——良种、良田、良机、良技、良管,保证了庆丰村的粮食既有产量又有品质。”

今年的天气条件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五良”配套能否依旧有效?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现场把关,抽测村里2800亩核心示范田的产量。

测产专家组成员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张玉屏:“南粳46‌:‌718公斤/亩‌,‌南粳9058‌:‌765公斤/亩‌。”

这沉甸甸的丰收,不仅是对王林松“弃医种田”质疑的最好回应,更是庆丰村深耕智慧农业结出的硕果。

走进庆丰村的数字农田指挥中心,一块巨型电子屏映入眼帘。这就是庆丰村的“秘密武器”——用科技替下锄头,把稻田“种”进5G云端。

每一块高标准农田内,都装了温度盐分PH值测定仪、肥料熵情检测仪、水分测量仪等智能设备,它们如同千里眼和顺风耳,把土壤信息第一时间发回示范田的“数字大脑”和“指挥中枢”。

溧阳市岁丰农业公司技术员、庆丰村数字农田智能化平台管理员 任高磊:“田中间会放一个测定水分高低的仪器,在手机上遥控的话,它能实现阀门的自动关和送。通过地里的探棒可以监测到土壤氮磷钾养分的多少,去配比什么类型的复合肥。我们田间的病虫检测系统,通过夜间荧光的吸引,吸引成虫来灭杀。同时可以预知虫情的变化曲线,在幼虫期提前防治。”

变革的浪潮不仅涌动于生产端,更深刻重塑着农业的组织形态。

一批以年轻人为主的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溧阳市优质稻米产业农合联”应运而生,将更多的创新力量汇聚于这方示范田中。

从2022年开始,庆丰村陆续与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建立了产学研试验基地,这里不仅有来自扬州大学农学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的创新基地“坐镇”。

他们不断将科技力量注入耕、种、管、收各个环节,推动耕作实现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原所长、水韵苏米产业研究院院长 王才林:“本来庆丰村只是种粮食的,后来我们把种子繁育基地放在这里,现在又把育种基地放到这儿。因为这里做得好,值得信任。”

中国工程院院士 扬州大学教授 张洪程:“庆丰村位于溧阳水稻主产区,试验结果能够很好地代表和指导苏南稻区。实践证明这个创新基地建对了,在这里创造的水稻丰产优质高效协同栽培技术以及集成利用的体系和模式,去年被评选为江苏现代农业重大科技进展之一,目前已在全省推广。”

如今的庆丰大米,已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优良食味品种“南粳46”食味值89分(远超普通大米的70分)

最高亩产达809.9公斤,创当地水稻单产新高

辐射带动周边“南粳46”种植近3万亩

亩增效益400元以上,农户年均增收4-8万元

一组数据,见证着庆丰村的巨变:

2019年:村集体年收入<50万元

2025年截止秋收:村集体年收入>1000万元

增长超19倍!

庆丰村党总支书记 洪骥:“我们开发庆丰大米、庆丰酒,搞活了乡村旅游。农民有钱了,年轻人也回乡种田了,我们对乡村全面振兴充满希望!”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

到 ‌“穿着皮鞋种田的智慧农业”‌ 

庆丰村的故事

正书写着中国乡村振兴的‌新叙事‌

当古老的土地遇上崭新的科技

希望的种子

正在5G云端

破土、生长、丰收!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