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精准围猎产妇?央视起底4大骗局!深秋初冬产后康复,新手妈妈收藏这篇就够了

长江云新闻  2025-11-17 12:00:28
分享到:

近期

央视网曝光了多起

针对产后妇女的康复骗局

不法机构通过泄露的妊娠信息精准围猎

将医疗级康复项目包装成“必做项

无证行医收取高额费用

单部位骨盆修复标价达16800元

......

如今时值深秋初冬,寒燥交加+寒潮来袭的气候本就对产后“多虚多瘀”的体质构成考验,此类骗局更让宝妈们雪上加霜。产后到底应该如何科学恢复?哪些大坑一定要避?我们一次说到位!

一、深秋产后养生核心:中西医结合驱寒润燥

保暖护阳:辨证防护寒邪入侵 

从西医视角来看,产后体内松弛素未消退,关节韧带仍处于脆弱状态,深秋昼夜温差大,受凉易引发慢性疼痛与炎症反应。中医认为,深秋主“封藏”,需重点守护阳气易泄的关窍,避免寒邪趁虚而入。这就要求我们产后妈妈着重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腰腹:穿戴高腰护腹衣物,恶露未净时避免热敷神阙穴(肚脐),可佩戴棉质护腹带。

足踝:选择中筒纯棉袜,避免穿露踝裤装,防止三阴交穴受寒。

脖颈:常备薄款保暖围巾,外出及室内通风时遮挡大椎穴。

日常护理:洗头后3分钟内用吹风机吹干,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室内温度保持22-24℃,避免直吹冷风。 

饮食调理:分体质

(点击放大查看)

 饮食原则:产后2周内忌生冷辛辣食物,深秋进补以“温和不燥”为核心,湿热体质减少羊肉、辣椒等温热食材;所有食疗方均需清淡烹饪,少油少盐,避免加重乳腺堵塞风险。

康复训练:科学干预而非盲目跟风 

(点击放大查看)

注意事项:盆底肌电刺激、正骨等属于医疗行为,必须在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正规医院开展,禁止在美容会所、月子中心等非医疗场所接受此类服务。

作息与情绪调理:养肾安神为根本 

1、与婴儿同步休息,每日保证6-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激素紊乱,预防产后抑郁。

2、遵循"卧则血归于肝"的养生原则,尽量23点前入睡;睡前用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可按压太冲穴疏肝解郁;情绪不佳时饮用合欢皮代茶饮,或进行正念呼吸练习。 

3、建议家属主动分担夜奶、家务等责任,减少产后妇女的体力与精神负担。 

二、避坑指南:识破产后康复骗局 

常见骗局套路识别 

1、信息泄露陷阱:通过孕妇建档扫码、公众号注册等途径获取孕周、预产期、联系方式等信息,冒充社区工作人员、医院合作机构提供“免费上门服务”。 

2、夸大诊断误导:无资质“专家”通过简单观察或非医疗评估,宣称存在骨盆前倾、长短腿、乳腺结节等问题,夸大不修复的危害(如漏尿、配偶嫌弃等)。 

3、高价捆绑消费:将单一康复项目拆分收费,或诱导办理高额套餐,签订“不退不换”协议,甚至推荐信用卡分期、店铺垫付等消费模式。 

4、伪医疗包装:使用“骨雕”“一次性骨盆闭合”等模糊话术规避医疗资质审查,将“消”字号产品当作医疗级修复产品销售。 

合法维权途径 

资质核查

选择康复机构前,要求查看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确认服务项目与资质范围一致;查看从业人员的医师执业证或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证据留存

消费时索要正规发票,拍摄经营场所的宣传海报、价目表,录制服务沟通录音,避免签订模糊条款协议。 

投诉渠道

遭遇非法行医,向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举报;涉及消费欺诈、夸大宣传,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提交相关证据材料;权益受损严重时,可向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处罚依据

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无证开展医疗级产后康复服务,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及器械,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重要提醒

产后康复需先经医院42天复查评估,由专业医师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及干预方式,并非所有产妇都需进行骨盆修复、腹直肌分离修复等项目。 

二三十岁的产后女性肌肉弹性良好,多数人通过规范的居家锻炼(如凯格尔运动)即可实现盆底肌等部位的自然恢复,无需依赖高价商业项目。

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就医:恶露增多且有恶臭、发热超38℃;伤口红肿渗液、持续腰腹剧痛;阴道异常出血;情绪低落超2周,出现伤害自身或婴儿的想法。 

深秋是产后身体修复的黄金期,科学的中西医结合调理能为长远健康奠定基础。面对各类康复宣传,需保持理性判断,坚守“先医院评估、选正规机构、留完整证据”的原则,既守护好身体,也守护好自身权益。


图片:豆包AI

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图文编辑:张伊灵

责任编辑 吴晓文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