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履职!嘉鱼人大代表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答卷
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湖北咸宁嘉鱼县创新探索人大代表履职模式,将智能制造产业人大代表小组精准 “嵌” 入产业链,让代表从会场走向生产一线,化身 “产业医生” 与 “超级联络员”,以 “一线工作法” 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线走访,汇聚产业发展的真知灼见
嘉鱼县智能制造产业代表小组自组建之日起,便将“一线”作为履职的主战场。他们摒弃“会议室里听汇报”的传统模式,将活动阵地直接建在开发区这片经济建设的“前沿哨所”。小组遵循“明确一个主题、开展一次活动”的工作要求,围绕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走访、调研、恳谈、会商,目的明确:为企业发展建务实之言,献有用之策。

这并非走马观花式的视察,而是一场场深入肌理的“精准诊断”。
代表小组的脚步,频繁地穿梭于县内各大智能制造企业之间。嘉腾新材料、嘉景电子、嘉成新能源、嘉悦生物、嘉竹新材料、恒嘉科技……都留下了代表们深入调研的身影。他们深入车间厂房,看生产线运转,听机器轰鸣;他们与企业负责人促膝长谈,不仅关心产值税收这些“大数字”,更仔细询问生产经营、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政策落实、用工保障等方方面面。
“我们不仅要看企业‘长得多高’,更要关心它‘走得累不累’。”一位代表在走访嘉成新能源时如是说。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交流询问,代表们得以穿透报表,触摸到企业最真实的脉搏,收集到第一手的问题清单,为后续精准建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走访是“一对一”的倾听,那么座谈会则是“多对多”的碰撞。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核心主题,代表小组精心组织专题座谈会,旨在创造一个安全、坦诚的交流空间,引导企业代表们放下顾虑,将那些平日里“不愿说、不想说”的“小事”一吐为快。
果然,会场气氛热烈,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微问题”被摆上了台面:公租房申请流程能否再优化?职工上下班通勤不便如何解决?这些关乎员工安居乐业、企业稳定生产的“关键小事”,恰恰是影响营商环境感受度的“重要大事”。代表小组对每一位企业代表的发言都给予高度重视,认真记录,综合整理,最终形成了9条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建议。
这些凝聚着企业心声的建言,或被呈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有关部门参阅,或直接转化为正式的代表建议,转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确保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前期的走访和座谈,如同采集了大量的矿石原料。而深入的调研,则是将这些原料提炼成高纯度金属的关键工序。代表小组在汇集了大量来自产业一线的民情民意后,没有停留于碎片化的问题反映,而是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分析和提炼。他们从六个维度精准定位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六个方面既具有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
这份智慧的结晶,最终凝聚成一份沉甸甸的《嘉鱼县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以专项形式直报县委、县政府,其含金量迅速得到体现——它为县政府后续制定出台《嘉鱼县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决策参考。
从一线发现问题,到形成高质量报告,再到影响顶层设计,代表小组完成了一个履职闭环,将“务实之言”真正转化为了推动发展的“有效之策”。
搭建平台,疏通企业发展的关键梗阻
代表小组深知,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推动问题解决才是履职的最终落脚点。他们充分发挥植根行业、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扮演起超级“连接器”的角色,通过各种渠道,多方联动,精心搭建起一个个高效的服务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排忧解难,疏通发展道路上的各类梗阻。
建材行业曾是嘉鱼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经济下行压力下,诸如峰华科技的给水用钢丝网增强聚乙烯复合管、鑫华水泥的水泥和矿渣微粉等产品,也面临着销量下滑的挑战。企业代表冯万山、陈罗生在活动中直言不讳:“我们的产品质量过硬,但在本地市场的认知度和应用率还有提升空间,希望能加大本地产品在本地项目上的推广力度,帮企业渡过难关。”

这一呼声立刻得到代表小组的积极响应。他们迅速联合县企业家协会,将智能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信息精心汇编成推介手册,广泛发放;同时,与县政数局紧密合作,在本地颇具影响力的“i嘉鱼”APP上开辟专栏,集中展示这些“嘉鱼智造”的优质产品。线上线下联动,为企业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代言”,有效提升了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宣传是为了让“酒香”飘出深巷,而合作则是让“美酒”真正被端上餐桌。代表小组敏锐地捕捉到县内重大项目建设与本地企业产品供给之间的潜在连接点。他们主动邀请县城投、城发、交建、文旅等县属国企集团负责人,参加企业恳谈会和产品推介会。会上,本地企业负责人与国企负责人面对面坐在一起,直接沟通工程建设中的材料采购需求与标准。“我们生产的复合管完全符合县里重大工程的质量要求,而且供货及时,服务保障更到位。”峰华科技的负责人在推介会上自信地介绍。
这种“做媒搭桥”成效立竿见影:通过代表小组的牵线,县第二水厂供水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初步决定采购峰华科技价值约6000万元的复合管。这一笔大单,不仅为一家企业纾了困,更标志着本地产业链供应链“内循环”的成功打通。

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烦恼。代表小组联合县企业家协会,建立健全了信息资源互通机制。他们主动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建立微信联络群,使企业在物流运输、寻找上下游合作伙伴等方面,能够实现快速的信息共享、资源互通和优势互补。
此外,代表小组的服务还延伸至更具体细微的领域。当了解到园区部分企业因公交覆盖不到位,导致员工通勤困难,影响招聘和稳定时,他们立刻行动。代表小组主动对接县交建公司,并与有迫切公交需求的园区企业反复沟通细节,最终成功推动启动了定制公交服务。
点对点的接送,如同为企业铺设了一条“暖心通勤路”,有效解决了企业员工“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让企业家们能够更专注于生产经营。一位企业高管感慨:“人大代表小组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员工们现在上班安心多了!”
专业赋能,凝聚产业腾飞的澎湃动力
嘉鱼县智能制造产业代表小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成员构成的专业性。他们不仅是人大代表,更是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小组将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融入工作全局,充分激发这些专业代表的潜能,让他们在宣传政策、服务企业、招商引资等舞台上大显身手,凝聚起产业腾飞的澎湃动力。
涉企惠企政策繁多,企业如何能全面知晓、准确把握并用足用好?这成了代表小组关注的重点。在开展各类活动过程中,代表们化身“政策宣讲员”,主动加强各类涉企政策的宣传解读。他们将县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入库申报指南等专业性较强的文件,精心编印成易于理解的手册。

“政策文件往往比较晦涩,我们得把它嚼碎了、弄懂了,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企业听。”一位代表如是说。他们逐一上门发放手册,并进行全面、及时、精准的解读,引导民营企业家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发展形势,鼓励他们大胆申请,用好用足各类优惠政策。
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的惠企手册、企业产品推介手册已超过800份,这些册子成了帮助企业对接政策资源的“金钥匙”。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效果立竿见影。县人大代表、市生态环境局嘉鱼分局的胡涛,立足自身岗位优势,积极指导企业申报生态环境入库项目。他深入企业,一对一辅导,帮助企业完善申报材料。在他的专业指导和努力下,金盛兰冶金公司成功争取到大气污染整治专项资金315万元,奥瑞金公司也获得了162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
谈及此事,胡涛代表表示:“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争取到真金白银的支持,这是我作为人大代表履职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同样,嘉鱼县人大代表、县科经局副局长汪婷发挥其熟悉科技政策和产业升级路径的特长,积极引导企业入驻科创供应链平台,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升级改造。她主动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嘉麟杰纺织、若水新材料等企业,成功申报了县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共计2500多万元。

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在代表小组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全县共争取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6476.5万元,这些资金如同甘露,精准滴灌,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技术装备提升、产品升级换代等项目,有效提升了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代表小组的视野并未局限于服务存量企业,他们更着眼于未来的产业增量。小组成员凭借其资源多、人脉广的优势,主动扮演起招商引资“推荐官”的角色。他们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灵活方式,围绕园区现有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和延伸产业链。
小组成功引荐了深圳市新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拟投资2亿元,建设一个年产值可达10亿元的精密电子配件项目;同时,他们还积极推动已落户的嘉景电子二期项目扩大投资2.5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和增资,为嘉鱼智能制造产业注入了新的强劲动能。
截至目前,智能制造产业代表小组已收集有效招商信息9条,其中拟签约落户项目3个。他们将代表的履职效能,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了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奏响了助力嘉鱼产业腾飞的“最强音”。
云上嘉鱼报道(全媒体记者皮道琦)
一审:夏明亮
二审:王雪莲
三审:陈伟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