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硬实力拉满!常州国家高新区绘就产城融合新图景
22家上市企业、36家世界500强企业、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扎根此处……是什么让常州国家高新区格外有魅力?近日,“向新图强观江海——全国广电融媒高质量发展看江苏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常州国家高新区,探索这里的创新硬实力,如何跑出发展“加速度”!

位于常州国家高新区的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是区域科创的核心载体。该中心面向国家战略与行业重大需求,组建国内外一流研发团队和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国家及行业重大科技项目,孵化高水平创新企业,推动我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其科技解决方案紧扣场景痛点,提供精准专业支撑。在创新实验室中,一款胶囊式高压氧舱备受关注。空装复材制造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技术总监孟润生介绍,该氧舱采用轻量化碳纤维材料,重量较钢制氧舱减轻75%,涵盖医用高压舱(2.0-3.0ATA)与高微压舱(1.5-1.9ATA)双产品线,支持单人、双人、四人模式灵活切换,满足多元需求。更值得关注的是,它是全球首个通过10万次疲劳测试(3.0ATA压力)的复合材料氧舱,远超行业5万次的平均水平,静载测试达5.0ATA,具备2倍安全系数,同时采用绿色可再生环氧树脂和抗静电导电材料,兼具环保、高效、舒适等优势。未来,这款氧舱不仅能服务高原高反人群,还将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慢病患者及康复期患者提供便捷氧疗,更可个性化定制送货到家。

针对飞机低空起降时的机舱噪声难题,航空声学材料结构设计与开发项目技术总监刘林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一款基于铝合金、碳纤维的吸声材料,既绿色经济,又能将飞机噪音降低十几分贝,让科技想象转化为实际应用成果。据悉,创新中心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关键装备、清洁能源、双碳发展等战略领域的应用,重点攻克先进碳纤维、高性能复合材料、装备轻量化、异质材料连接等“卡脖子”技术,为行业提供源头技术供给,支撑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在常州国家高新区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储充放智能微电网停车区展现着绿色能源的活力。车棚顶端的光伏板白天收集太阳能发电储电,为车友提供环保经济的充电服务。基于不同场景下用户对低成本、灵活用能的需求,天合光能通过时空资源优化配置,打造综合能源解决方案。目前,常州计划新建300个微电网,天合光能以硬核技术与全链实力深度参与,为城市绿色能源网络建设注入动能。

此前火爆全网的“苏超”赛事中,常州市文化广场屋顶的121千瓦光伏系统功不可没。这套由天合光能承建的“绿色能源矩阵”,年均可产生约14万度清洁绿电,既保障了大屏赛事直播的持续供电,让精彩瞬间不间断,富余电量还能汇入城市电网,为广场楼宇、沿街商铺提供稳定电力,让绿色能源融入城市烟火气。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在高海纯联席董事长领导下,将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公司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位居中国光储行业领先地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位列全球第一,累计35次创造和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及组件输出功率世界纪录。当前,天合光能正积极向“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战略转型,储能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海外订单占比突破40%,已签订海外订单规模超10GWh,累计出货量超12GWh,第四季度单季出货预计突破5GWh,接近去年全年总量。同时,依托数字能源解决方案优势,公司在分布式、集中式、新场景等领域发力,开拓绿色算力、绿电制氢氨醇、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目前解决方案业务占比已超三分之一。
追风赶月三十载,高新筑梦向春山。近期,常州国家高新区再添喜讯: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度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名单,区内的中瑞(士)中小企业合作区作为江苏首批国家级合作区成功入选。该合作区已累计招引瑞士贺尔碧格、美德乐,德国罗森伯格、科泰思等国际化产业项目,2022年瑞士医沛生医疗器械、2023年瑞士华尔宝机械相继落户,2024年安赛乐米塔尔项目落地,成为江苏历史上单体最大外商投资项目。

锚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常州国家高新区实现了从最初5.63平方公里的阡陌乡野,到如今508.91平方公里的全域发展,GDP昂首突破2200亿元大关,完成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蜕变。这里是产业集聚高地,“四新两智”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是交通互联枢纽,常泰长江大桥串联“水陆空铁”立体网络,保障要素高效流动;是文旅融合胜地,中华恐龙园引领亲子热潮,“通江夜未央”点亮城市烟火;更是营商环境标杆,“高新事·高兴办”品牌深入人心,营商环境稳居全省前三,叠加全省领先的长江生态岸线比例,让“产城相融、宜居宜业”的理想图景成为现实。未来,常州国家高新区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勇毅前行,续写产城融合、能级跃升的崭新篇章。
(长江云新闻记者 尚大原 图片来源 常州发布)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