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孝感 | 麻糖米酒“酿”出文旅新动能 品牌价值突破270亿元
麻糖米酒“酿”出文旅新动能 品牌价值突破270亿元
当传承百年的麻糖甜香与醇厚米酒,遇上时尚的奶茶和酒酿,会碰撞出怎样奇妙的火花?正在举行的2025孝感麻糖米酒文化周给出了精彩答案。孝感市通过产品创新、立法保护、场景融合三轮驱动,让传统美食“酿”出文旅发展新动能,品牌价值突破270亿元。

11月4日上午,2025孝感麻糖米酒文化活动周正式启动。本届活动周以“创新”为核心,推出的米酒麻糖奶茶、现调酒酿等20多款融合菜品,成为引爆全场味蕾的焦点。

游客 陈阳:我觉得这个茶特别有层次感,因为里头有米酒,有麻糖,第一口你可能有米酒,有茶香,有奶香,嘬第二口的时候又有麻糖的那种香味。

国风集市商家 郑雅琴:我们是想玩一点新花样,把咱们孝感的老味道,和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搭配在一起,你像刚刚我给大家做的这个山茶酿雪,我们在传统的奶茶上面用了我们的米酒打底,还有这个麻糖碎,麻糖碎加入之后会让奶茶的口感更丰富,大家尝了都说好,老传统也能玩出新味道。
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口味,背后离不开对麻糖米酒这个老品牌的用心保护。为了把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孝感市专门立法颁布《麻糖米酒保护和发展条例》,还推出“十个一”举措,从根子上把传统技艺和品牌保护起来。

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会长 孙俊:立法就像是给老手艺“上保险”,老味道不能丢,但也要跟上时代,我们鼓励企业在保证老口味不变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新花样,让传统美食真正“活”在大家的生活里。
老味道有了新活力,孝感紧接着就在“吃喝玩乐”上下功夫,把麻糖米酒从餐桌美食变成旅游体验。围绕“孝爱之城、甜蜜之地”这个主题,当地打造了“赛事+演艺+会展”“旅游+体育+电竞”“展销+体验+直播”等一系列新场景,人气越来越旺。

游客 陈阳:我觉得他们不仅是在产品本身想一些办法,特别是政府在这个方面所做的大量的一些工作,而且以孝感麻糖和米酒的名义来做一些结合,比方说和马拉松的结合,和它本身文化沉淀的结合,红色旅游的结合等等。其实这些东西,让我马上就想到这种非常甜蜜的食物,又马上就关系到了这种乡愁、乡情,美好的风光,这个城市的发展等等,我觉得还是有升华的。

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张大鹏:今年前10个月,我们来孝感的游客量已经突破了5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了250亿元,增幅达到20%以上,文旅产业确实已经成为了拉动咱们孝感发展的“甜蜜动力”。
孝感让麻糖米酒这杯“老酒”越品越有味儿。那接下来,怎么让“孝爱之城,甜蜜之地”走得更远呢?

孝感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张大鹏: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打好“甜蜜牌”,讲好“孝文化”,把麻糖米酒推进景区,推进商圈、高铁站,让大家不仅能够吃到,还能够体验到非遗的特色。同时,我们还要通过美食节,推介会等多种方式,让我们孝感的“甜蜜”故事传得更远。
孝感纸业搭上“双十一”快车
“双十一”购物热潮涌动,快递包裹如洪流般穿梭。纸箱,既是商品的“保护衣”,也成为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在“纸品之都”湖北孝感,瓦楞纸板的产销波动、智能产线的高速运转,与电商节奏紧密交织,勾勒出一条由纸箱串联起的产业链全景图。

“双11”的物流压力,最先传导至中转环节。作为华中地区重要的快递枢纽,孝感申通物流园早早进入“战时状态”。自动化分拣设备高速运转,扫码、分拣、装车全流程无缝衔接,工作人员只需在关键节点辅助操作,即可实现快递高效流转。

湖北申通公共事务负责人 徐春雷:今年战线拉得比较长,从10月15日开始一直到“双11”当天,我们整个为期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目前转运量每天大概在400万件,比日常增加40%到50%。
物流中转的“快”,依赖上游纸品供应的“稳”。“双11”前,孝感孝南区金凤凰纸业厂区内,运送瓦楞原纸的车辆往来不绝,企业生产线始终满负荷运转,而支撑其高效供应的,是技术突破带来的“降本增效”。通过攻克原纸轻量化难题,企业研发的全系列瓦楞原纸,在降低原料消耗的同时,强度远超行业水平。

金凤凰纸业总工程师 辛功浩:我们一直追求的一个是环保,一个是轻量化,最低克重从80克下降到45克,轻量化程度最少有30%的提升,抗压强度、防水性能、包括返潮率,我们都有专业技术,市场份额大概(全国)占比10%左右。
从瓦楞原纸到成型纸箱,产业链下游的“智”造进一步提升供给效率。在汉川恒大纸业的智能车间里,看不到传统纸箱厂的密集人工,取而代之的是机械臂在流水线上精准完成压痕、裁切、成型等工序。AI系统实现“1秒接单、智能排产”,无缝联动国内外先进产线与全智能物流系统,即便面对电商多批次、小批量的订单需求也能快速响应。

湖北恒大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林小毛:一键式开机,就像我们的傻瓜相机一样,自动调整胶量、温度等等,过去纸板生产线在发单的时候需要10到12分钟,现在一秒钟接单,纸板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平方米。

纸箱产业链的顺畅运转,本质是孝感电商生态的深度协同。维达、恒安等龙头企业撑起“纸品之都”名号,贡献全国7%的生活用纸;汉川服装产业集群则通过浙商产业园的直播基地,构建起“生产-直播-发货”一体化模式。产业优势又吸引物流巨头扎堆落户,申通湖北转运中心、韵达华中总部基地相继扎根,进一步完善电商配套。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孝感电商件占比超五成,今年快递总量预计突破5亿件大关。
大悟黄茶的 “特色突围”
北纬31度的黄金产茶带、大别山南麓的云雾滋养、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孝感大悟县握着种茶的“一手好牌”,但这份禀赋,却一度困在“增产不增收”的怪圈中。如何破局?国内市场份额不足1%的小众黄茶,成为当地茶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来看记者的报道。

金秋时节的大悟县,茶农们采收秋茶的身影仍在忙碌,这样的忙碌能持续到11月底。放在几年前,这是当地茶农不敢想象的场景:那时大量夏秋茶因“口感苦涩、没有销路”而被茶农抛弃。

孝感大悟县新城镇王湾村茶农 雷新华:以前都是丢掉,做肥料,现在把茶叶全部摘下来,没有浪费,都变钱了,以前赚万把块钱,现在赚2万多块钱。

湖北红绿黄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厂长 王仕尧:带动的茶农,辐射周边的8个乡镇,在旺季的时候,每天大概有一两百人为我们采茶,每天大概能搞8千到1万斤鲜叶。
事实上,坐拥大别山优质茶核心产区的大悟,本就具备发展茶产业的天然优势。但此前,当地茶产业却因同质化竞争,既没赚到口碑,也没留住效益。要破局,就得避开红海,找对蓝海。相较于绿茶的清爽、红茶的醇厚,黄茶作为轻微发酵茶既能去除绿茶的苦涩感,又保留了茶叶的鲜爽,市场前景广阔。

孝感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党支部书记 梁云英:黄茶是轻发酵茶,10%到20%的发酵(度),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三焖三烘出来,后面用非遗的传统的工艺人工的炭火提香,现代的工艺结合非遗的工艺,这个就是我们大悟黄茶的特色。
如今大悟黄茶产业惠及8个乡镇2200余茶农,亩均增收2000多元。大悟黄茶的“破局之路”也推动当地茶产业从“喝茶”向“吃茶”“用茶”多元化发展。除了黄茶麻糖、黄茶米酒等深加工产品,还有茶化妆品等高端衍生品。同时,借力“一带一路”湖北馆、阳逻港与中欧班列,让小众黄茶走出国门。这片曾被弃采的秋茶叶,已然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孝感大悟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李晨: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赋能”“品牌提升”和“区域协同”三个维度持续发力,强化产学研合作,攻克加工技术和机械化瓶颈,构建“大悟茶”区域品牌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鄂豫皖大别山茶产业联盟建设,实现技术、品牌和市场资源共享,通过这些战略举措,实现大悟茶“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

长江云新闻记者 罗峰 陈凯歌
孝感台 杨亚玲 董小伟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