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湖北“尖刀” 何以如此之“快”?

长江云新闻  2025-11-11 09:46:07
分享到:

在武汉协和医院的手术室里,一台“多模态图像融合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协助医生完成精细操作。从实验室样机到临床应用,仅用了不到三年。同一时刻,在湖北的穿山隧道中,搭载“高精度多源位姿传感器阵列”的汽车,即使在GPS信号消失的盲区也能实现厘米级定位。这个拇指大小的传感器,从概念提出到产品落地只花了两年。

这两项看似不相关的技术突破,同属湖北“尖刀”工程成果,它们共同指向一个谜题:湖北“尖刀”,何以如此之“快”?

2025年11月5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一周年之际,湖北集中发布了42项“尖刀”技术攻关成果。

一、无人等待的赛场

“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这是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留下的殷切嘱托。一年过去,湖北用42项“尖刀”技术攻关成果回应了这一期望。

四年前,我国仅能生产带宽40GHz以内的电光调制器,高端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而今天,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已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145GHz调制器,其指标已超越国际先进水平一倍。团队没有满足于此,近期又成功研制出170GHz的调制器,进入技术“无人区”。

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已从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研发的“汉原1号”原子量子计算机已投入商业化应用,获得近4000万元订单。针对特定加密算法,经典计算机需要100年才能破译的密码,量子计算机1秒钟就能搞定。

向中国移动子公司交付的国内首台原子量子计算商业整机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这一论述让湖北科技工作者深感“科技创新等不起、慢不得”。

二、尖刀机制的加速度

科技成果转化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周期,但湖北通过制度创新大幅压缩了这一过程。2022年9月,湖北出台“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实施方案,构建了独特的“五个一”机制:一款“尖刀”产品、一家接力部门、一个示范场景、一家应用单位、一家投资机构。

这套机制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用市场倒逼创新。湖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直言:“下游考核上游、应用考核技术、市场考核产品”。这意味着,科研人员不能再在实验室里自娱自乐,必须直面市场需求。

武汉理工大学的“大丝束碳纤维”在“尖刀”机制支持下,短短两年就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应用。超高速混合光子集成芯片从研发到量产也只用了2年,创下行业新纪录。

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推进“尖刀”工程时强调:“我们依靠科技创新走到了今天,还将依靠科技创新走向未来”。这种紧迫感推动湖北构建了“61020”全链条攻关机制,即每年突破6项基础研究、攻克10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20项标志性产品,形成了持续创新的强大动能。

三、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

湖北“尖刀”的速度奇迹,绝非单一技术或个体的突破,而是一场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当政府、产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资本、服务机构与应用场景深度交融,便释放出远超算术叠加的系统能量。

在这套创新体系下,湖北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升至4860亿元,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五年间从37%提升至67%。数字背后,是“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转化体系的重构——不再是简单的资源对接,而是创新要素的化学反应。

人才生态的活力迸发,成为这场聚变的核心燃料。湖北拥有的82位院士和超40万研发人员,在“楚才引领计划”等政策支持下,既能获得单人最高150万元资助,又可保留编制离岗创业。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则构建了70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群,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在2025年余额突破1000亿元,服务企业2万家。

这种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网络,让创新不再是孤军奋战的冒险,而是成为一场有体系支撑的集体远征。当每个创新要素都能在生态中找到最佳位置,湖北的“尖刀”工程便获得了持续加速的底层动力。

四、自我超越的终极目标

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真正的对手永远是自己。湖北的实践表明,创新的价值不在于超越谁,而在于解决什么问题。省委书记王忠林强调,要“紧盯‘国家所需’,心怀‘国之大者’谋划‘尖刀’项目”。

知耻后勇的觉醒,是尖刀精神的重要内涵。80岁的达梦数据创始人冯裕才,40年不改初心,拒绝多次诱惑坚守武汉光谷。长期主义的坚守,是尖刀精神的时间维度。

“稻米造血”的拓荒者杨代常18年甘坐冷板凳,从稻米中提取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为验证产品安全性,他甚至成为全球首位注射该产品的人类受试者。甘于寂寞的定力,是尖刀精神的耐力表现。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领军人物身上,更融入湖北创新体系的每个角落。2000多名科研人员协同攻关1000多个日夜,才实现车规级高性能MCU芯片的完全国产化。

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内,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激光设备。

这种超越自我的追求,让湖北的科技创新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在存储芯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超大功率激光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都是为了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鼎龙股份无氟PSPI光刻胶突破日韩封锁,不仅实现了国产替代,更提升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水平。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创新,体现了科技创新的本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每次来都能看到新突破”。这种持续突破的能力,正是湖北科技创新的核心优势。从“谋尖刀”“砺尖刀”到“亮尖刀”,湖北的科技创新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五、没有终点的竞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湖北的“尖刀”实践正是对这一战略的积极响应。随着“尖刀”计划深入推进,湖北正在构建更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从全球视野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创新版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在太空探索领域,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是唯一在两种物理系统都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这些成就表明,中国正在多个科技前沿展现出强大创新实力。

但湖北的“快”有更深的智慧:真正的竞赛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一条新的科技跑道正在铺设。这里不设终点线,因为创新永无止境;这里没有计时器,因为速度本身就是标准。

湖北的“尖刀”工程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真正的奖励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来 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 卓

总监制:何 伟

策 划:臧 志

监 制:吴博军

统 筹:谢   珍、李  昕

撰 稿:李   昕

责任编辑 李小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