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的DNA为何“善动”?
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熊熊燃起,此刻,604名湖北健儿以王宗源、郑钦文等奥运冠军为先锋,踏上了“捍卫荣光”的征程。这支堪称史上最庞大的湖北军团,吹响了出征粤港澳全运会的集结号。
这份阵容的背后,彰显着湖北连续十一届奥运会“届届见金”的硬核实力,映射出全民健身热潮中“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常态化景象,更是荆楚大地上处处洋溢的蓬勃运动活力的生动写照。
奥运舞台,荆楚健儿续写“届届摘金”之璀璨华章,职业赛场,江城足球成就“一城双冠”的传奇佳话;这里既有被誉为“网球之乡”的京山,也有闻名遐迩的“体操之乡”仙桃。……
湖北,何以成为体育版图中的“明星省份”?答案藏在“爱运动”的全民热忱与“能夺冠”的竞技基因之中,更源于地理禀赋、历史积淀、文化传承与时代赋能的深层交织。
一、基因根植于千年荆楚文脉
在本届全运会上,拔河比赛成为备受瞩目的压轴项目。全运会闭幕前的暖场环节,将进行2025年广东省百县拔河赛省级总决赛。你可曾知晓,拔河这项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运动,起源于荆楚大地,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楚人“尚武好动”的传统,在《楚辞·九歌》中便有生动记载:“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军发明了“牵钩”这一独特技艺,凭借其屡次打败越国水军。这一原来用于军事训练的项目,逐渐演变为民间的竞技游戏。于是,我们熟知的“拔河”便应运而生。

襄阳樊城江滩公园“牵钩之戏”雕塑
长江、汉水交汇的水网环境,催生了龙舟竞渡的习俗。每年端午时节,宜昌、荆州等地百舸争流的场景,至今仍是长江流域最壮观的运动图景。
地理环境,为体育发展提供了天然土壤。作为“千湖之省”,湖北拥有1065个湖泊,水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10%,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使得游泳、赛艇、皮划艇等水上运动在湖北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种“亲水运动”基因,不仅塑造了湖北跳水、游泳、赛艇项目的传统优势,更让“会游泳”“擅玩水”成为湖北人的基本技能,融入了湖北人的生活。

2025年5月31日,屈原故里传统龙舟大赛在宜昌秭归举行。
运动,从来不是现代产物,而是荆楚先民与自然相处的生活方式。从楚人“牵钩”的军事操练,到如今一年一度的万人横渡长江盛事,运动始终扮演着凝聚族群、传承文化的重要角色。这种文化基因,在当代已转化为全民健身的热潮与竞技体育的拼搏精神,推动着湖北体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荣光书写于奥运全运赛场
湖北的竞技体育成就,堪称中国体育史上的传奇。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周继红夺得中国首枚跳水金牌以来,这40年,湖北已走出19名奥运冠军,斩获29枚奥运金牌,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届届奥运夺金”省份之一。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湖北健儿更是大放异彩。郑钦文捧得网球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人;孙佳俊夺取游泳接力金牌,是湖北奥运会游泳第一金;王宗源、昌雅妮所夺2金,使湖北跳水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总数增至10金。湖北健儿以4金1银1铜的成绩,延续了“荆楚军团”的奥运辉煌。

2024年8月3日,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郑钦文身披国旗庆祝夺冠。
全运赛场同样彰显着湖北体育的深厚底蕴。在本届全运会上,湖北派出604名运动员参赛,规模创下历史之最。这支队伍中,既有王宗源、郑钦文、汪周雨等奥运冠军,也有蒋希娜、滕安硕等年轻新秀,他们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崭露头角,展现出无限的潜力。竞技体育中“敢拼敢赢”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湖北体育人奋勇前行。
回首上届全运会,湖北体育健儿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金牌数位列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一,不仅交出了金牌和奖牌数双双创造史上最佳的完美答卷,更向全国展示了湖北体育的强大实力和深厚底蕴。
三、热潮涌动于荆楚城乡之间
湖北体育的热潮,离不开赛事的强大赋能。高规格赛事提升影响力: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马拉松、武汉7·16渡江节等国际赛事,每年吸引数百万观众;群众性赛事覆盖全年:从“楚天羽王”羽毛球系列赛到“和美乡村”篮球赛,群众参与的热情高涨。
近年来,湖北精心打造了一系列荆楚品牌赛事活动。体育过大年、“百镇千村”“百街千巷”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武汉都市圈等“三圈”社区运动会、“全国百强县”篮球联赛、青少年俱乐部运动会、阳光体育大会等,这些赛事活动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绽放在荆楚大地,为湖北体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特色城市的体育基因,更是成为湖北体育发展的名片。足球之城、体操之乡、网球之乡…这些称号无不彰显着湖北体育的独特魅力。
武汉以“足球之城”闻名,作为首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拥有中超、女超、中乙等多支职业球队。2022年,武汉三镇与武汉车谷江大女足分别斩获中超和女超冠军,武汉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一城双冠”的城市。2025年,武汉江大女足登顶亚洲,获得首届女足亚冠冠军。在武汉,民间足球赛事同样精彩,首届“汉超”火热开赛,市民参与度和足球氛围在全国均名列前茅。足球,已然成为武汉这座城市的一张璀璨名片。

2022年中超联赛颁奖仪式,武汉三镇队夺冠。

2022年女超联赛收官,武汉女足捧起冠军金杯。
仙桃市是全国唯一获“亚洲体操之乡”和“世界冠军摇篮”称号的城市,累计向国家输送了230多名运动员。在这里,体育的传奇故事不断上演。从李小双、李大双的兄弟传奇,到杨威的全能王者风范;从郑李辉的坚韧不拔,到廖辉的力拔山兮,再到昌雅妮的青春绽放……一连串闪光的名字,让仙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8枚奥运金牌的县级市。这份荣耀,令人惊叹,令人骄傲。
京山以“网球之乡”著称,人口仅60多万,却拥有约10万名网球爱好者,每万人拥有网球场地5.67片,居全国县级行政区之首。今年9月,ATP100挑战赛与WTA125巡回赛在京山同时开赛,这座积淀40余年网球底蕴的小城,成为中国首个承办国际职业网球赛事的县级市。仅2025年,京山通过网球赛事吸引游客总量突破305万人次。这座城市,因网球而闪耀,更因网球重塑了城市基因。

2025年11月2日,第四届中国网球协会社区运动会全国总决赛暨2025中国村网(京山)在京山文峰公园中心网球场圆满收官。
体育不再是“少数人的竞技”,而是“多数人的生活”。在湖北天门,城南体育公园覆盖30个居民小区,每天傍晚超3000人在此锻炼;在鄂西神农架,滑雪场客流量年均增长40%,冰雪运动成为冬季新时尚。当15分钟健身圈覆盖全省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19万人,湖北体育的热潮便有了最坚实的根基,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四、体育成为荆楚精神的当代表达
湖北人的“善动”,本质上是楚人精神的延续。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品格,在赛场上转化为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王宗源从汉江溺水的孩童蜕变为世界冠军,郑钦文连克“世界第一”逆转夺冠;在生活中则转化为全民健身的坚持——漫步武汉东湖绿道,跑者们每天如潮水般涌动;走进京山,数百座网球场上,群众挥汗如雨……这种精神,既彰显着个人对健康的坚定追求,更凝聚着集体对地域身份的强烈认同。

2025年3月23日,2025武汉马拉松开跑。
体育已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它塑造着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9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2400万;它凝聚着地域认同的文化符号:当仙桃体操、京山网球成为城市名片,当武汉马拉松赛道串联起黄鹤楼与东湖,体育便成为荆楚文化的现代载体;它赋能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24年湖北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2150亿元,体育消费超1280亿元,“体育+旅游”“体育+农业”等新业态贡献显著,体育,已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回到全运盛会,湖北健儿的出征不仅是冲击奖牌,更是荆楚体育魂的集中展现。从古时楚军的“牵钩”之战到今日全民拔河的竞技盛况,从千年传承的龙舟竞渡到现代网球旋风,从楚地先民的生存竞技到当代全民健身的热潮,湖北体育的发展历程始终与长江的奔腾共鸣,波澜壮阔,勇往直前。
当604名健儿在赛场拼搏时,千万湖北人正在公园、球场、步道上挥洒汗水。这,便是荆楚体育最生动的注脚,也是中国体育最鲜活的样本。
来 源:唱辽阔
总策划:岑 卓
总监制:何 伟
策 划:臧 志
监 制:吴博军
统 筹:刘 征、邓国辉
撰 稿:李 桓、肖昌盛
编 辑:郭金华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