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1—9月,湖北省为经营主体降低各类成本750亿元以上,经营主体对营商环境满意率稳定在90%以上。
今年以来,湖北持续出实招优化营商环境,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湖北省营商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各部门形成合力,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加快打造政务、产业、创新、开放、法治五个生态,湖北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持续擦亮。
构建智慧高效的政务生态
立好“稳定器”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经营主体提供可预期、无障碍、不间断的政务服务支撑,奠定服务支点建设的坚实基础。
让数据多跑路。推动市州政务服务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打通国家平台与省、市、县(区)政务服务平台之间的业务流、数据流,县级政务服务平台可跨层级、跨区域申请调用国家和省级政务数据资源。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基本信息和证照自动归集、自主调用,100种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中“免提交”。
深化“一键通”改革。推行多种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提交、多次复用、一体化办理”,实现证照联办、联变、联销,办理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压缩50%、40%和20%以上。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省条块结合,协同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成建设项目开工、结婚落户、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等21项重点事项全省落地实施,平均减时间84%、减环节75%、减材料50%、减跑动80%,“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做法获评第二届全国数字化监管优秀案例。
构建循环畅通的产业生态
形成“引力场”
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高效集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吸引经营主体,形成产业共生的强大引力场。
强化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鄂融通”建设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引入宏泰集团电子债权凭证(“鄂链通”)及供应链票据(“鄂票通”)两大业务平台以及商业保理、小额贷款、融资租赁、金融仓储、应急转贷等金融服务资源,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提升平台服务质效。深入开展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累计服务企业6.52万家,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增收400亿元。
强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在湖北政务服务网开通“助企惠企服务专区”,集中展示省级惠企政策、省直部门综合惠企服务平台、市州惠企政策、市州惠企平台,并增设国家助企惠企服务专属入口,对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惠企专区,配套建立归集政策的更新机制,保障专区政策时效性。
强化“三链”协同体系建设。实施省政府分管领导“链长”挂帅、龙头企业“链主”引领、高校科研机构“链创”支撑的“三链”工作机制,抢先布局6G、氢能等25个未来产业新赛道,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1—9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3.5%。
构建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
激活“强引擎”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核心驱动力,激发创造潜能。
搭建引智平台。依托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高能级科技力量矩阵,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对战略人才实行“一人一策”。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数量、新进站博士后数量同比增长10%、33.2%。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揭榜挂帅”形式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鄂开展产业化开发与应用。今年以来,凝练“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创新需求,组织实施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32个专项352项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科技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不低于500万元,重点研发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为100万元—200万元。
创新发展科技金融。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数据平台入驻金融机构96家,上线科技金融产品171个,推出创新积分贷、科技人才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系列科技信贷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522.79亿元。

全省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
构建自由便利的开放生态
打造“国际港”
深化与国际规则接轨,提升便利化水平,推动成为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全球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枢纽门户。
探索对外开放平台扩面增量新路径。推动花湖国际机场获批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药品进口口岸,增补纳入首批保税航油新监管模式试点。推动恩施机场对外开放通过国家验收,宜昌保税物流中心(B型)迁建获批并封关运营。
探索跨境贸易提质提能新路径。推动鄂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全力保障业务正式启动和通关运行顺畅。花湖国际机场对外开放基本实现“全牌照”,“一基地六中心”(直播基地和选品、卖家孵化、贸易、供应链、仓储、创客中心)陆续建成投用,1—9月花湖国际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超36万吨,同比增长138%,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推动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通过海关验收,5月30日,武汉市内免税店顺利开业,首批上架商品涵盖国货“潮品”等28个种类,货值510.88万元。
创新海关监管模式。针对花湖国际机场国际专业货运机场特点,探索打造覆盖机场口岸全业务场景的区域一体化海关监管智慧场站。首创同场共线监管,实现“一场三用”,分时分段最大程度利用场地和分拣线体开展业务,并将企业场站系统与海关物流辅助系统联网管理,推动在监管到位前提下最大限度提升物流效率。
构建公正透明的法治生态
摆正“坐标系”
完善法治体系,切实保障市场权益公平,为行政机关和经营主体确立清晰的行为边界,提供公正的规矩尺度,营造可信赖的发展环境。
不断加强制度供给。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不同经营主体平等获取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土地、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健全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积极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定期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组织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问题投诉联动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涉企问题“闭环”销号管理。1—9月省营商办共收集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线索150件,全部及时转办督办。择优选聘2024、2025年度营商环境观察员361名、监测点149个,充分发挥其政企沟通协调、反映社情民意、精准建言献策、推动政策落实等独特优势作用。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梳理选择性执法,着力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发现问题线索2281条,已处理2018条,为企业挽回损失7585.48万元。持续推动包容审慎监管,探索推动“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速罚”执法新模式。指导、规范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小过重罚”同案不同罚、“任性”裁量等情况。
完善优质高效法律服务。统筹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等活动,全省组织律师服务团队深入50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提出防范建议8000余条。健全调解网络体系,加强人民调解员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来源:湖北发布、湖北日报)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