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上好六医”| 体检单上的“结节”是癌吗?专家揭秘救命“关键词”!
“医生,我这个结节要不要紧?会不会变成癌?”
拿着体检报告,你是否会手心冒汗?
最新数据显示:肺结节检出率高达59.3%,甲状腺结节达51.3%——相当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与结节“正面相遇”。
由武汉市第六医院与湖北广电大健康发展中心联合打造的“香港路上好六医”系列科普直播第一期,就来教你从体检报告中找出那些决定命运的“关键词”,解锁你的体检报告密码!

甲状腺结节篇:良性也会“搞事情”
典型病例:23岁的小李一年前体检发现1厘米甲状腺结节,今年复查时已长到3厘米,如鹌鹑蛋大小。虽然穿刺活检确认是良性,但因结节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和吞咽困难,最终接受了经腋下入路的微创手术。术后颈部无痕,也不需长期服药。
读懂甲状腺B超“关键词”
小李的情况告诉我们一个核心道理:良性≠没事儿。而良恶性结节在B超报告中有明显区别,武汉市第六医院甲乳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胜初来帮助大家科学识别。

【良性及恶性特征对比】
纯囊性vs微钙化:完全囊性的病灶,或者囊实性呈海绵状改变,基本上可以诊断为良性结节。而“微小钙化”就像沙子一样,呈点状、簇状分布,这往往是癌细胞快速增殖后留下的“尸体”或分泌物,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纵横比<1vs纵横比>1:纵横比<1属于横着长的结节,是良性结节;而纵横比>1,也就是立着长的,这种结节不按正常生长,总要突破边界,是恶性结节。
形态规则vs形态不规则: 圆形或椭圆的“形态规则”结节,大多为良性。而“形态不规则”,边界呈毛刺样,或者是边界成角,基本可以定性为恶性结节。
内部血流丰富:结节需要血液供应,会不停抢占营养,属于恶性结节。
【重要提示】
即使确诊结节为良性,若出现以下情况仍需干预:
- 彩超观察3个月增长超过3毫米
- 出现压迫症状(声音嘶哑、吞咽不适)
- 影响颈部外观
目前的腔镜手术、射频消融术等微创手术,已实现从腋下、口腔等隐蔽部位入路,完全避免颈部留疤。对符合条件的良性结节,射频消融术通过一根细针即可完成治疗,患者可以听取医生建议,根据结节情况、个人意愿和身体条件来综合判断。

肺结节篇:8毫米是重要分水岭
典型病例:69岁的潘老先生两年前发现肺部小结节未重视,近期因胸痛复查时,原本的小结节已长至12毫米,确诊为早期肺癌。所幸通过胸腔镜微创手术,仅需两个小孔就完成了切除,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床活动。
肺结节CT报告核心指标
潘老先生的经历,可以说是“有惊无险”。那么他的报告中有哪些“关键词”亮起了红灯,最终指向了“早期肺癌”的诊断呢?武汉市第六医院胸外科主任陈卓将为大家解答。

【形态特征】
实性结节:像个不透明的小石子,良恶性均有可能。
磨玻璃结节:像隔着一层磨砂玻璃看到的朦胧影,可能是早期腺癌。
混合磨玻璃结节:实性成分如“蛋黄”,恶性概率最高。

分叶:结节表面像叶子一样,可能分为几个瓣。
胸膜牵拉:结节牵拉了旁边的胸膜,就像一块石头扔进平静的湖面,会牵拉周围的水面。
毛刺和血管穿行:结节边缘如刺猬一般呈放射状突起。
【动态变化】
结节直径>8毫米:进入危险区间
结节逐渐增大:进展信号
结节密度增高:从磨玻璃向实性演变
【诊疗建议】
小于5毫米的结节年度随访即可;5-8毫米结节需6-12个月复查;超过8毫米或具备上述恶性特征的结节,建议尽早专科就诊。
破除四大常见误区
ד甲状腺结节要完全忌碘”
√ 除甲亢患者需严格控碘外,良性结节患者保持正常饮食即可,海带、紫菜适量无妨
ד按摩可消除甲状腺结节”
√ 错误按摩可能导致结节出血或扩散,绝对禁止
ד肺结节不能吃牛羊肉”
√ 现代医学无“发物”概念,除非过敏,否则无需忌口
ד抗生素能消除肺结节”
√ 仅急性炎症期可能有效,对已形成结节无效
记住专家的话:结节管理重在“重视但不恐慌”,定期随访、读懂报告、及时干预,才能将健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了解更多有关知识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观看本场直播回放

香港路上好六医,每周一科普直播
八大王牌科室,权威专家领衔
五大热门主题,融媒实时互动
每周直播排期一览
守护健康不容错过

导演:温镒铖
摄影:刘迁
图文编辑:杜若希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