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足迹·牢记嘱托 荆楚答卷 | 古简新生 文脉赓续
去年11月,在孝感云梦县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要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一年光阴荏苒,云梦简牍焕发出怎样的新光彩?湖北又谱写了怎样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崭新篇章?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一同去探寻。
记者 赵黎黎:我现在是在云梦县博物馆,像我身后这样人山人海已是云梦县博物馆的常态,今年,云梦县博物馆接待游客量70万人次。我们惊喜地发现回头客多了,参观2次及以上的游客达到2万人次,这个数据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游客量。到底是怎样的魅力,让很多游客来了还想来。
孝感游客 阙创:第一次是带着自己的小孩专门过来看秦简,第二次来它有一些历史的交互。
云梦县博物馆副馆长 栾丽:我们把它点击一下,通过他的对话,他就成了讲解员,要让文物“活”起来。
云梦睡虎地律法馆策展人 侯力铭:我们在全国率先以专题馆的形式,对秦简开展了保护利用与研究,我们对秦简的每一条简文,都进行了原文、译文还有深度解读。从这条简文可以看到,盗采人桑叶,卖了还不到一钱,就要论处30天的徭役,从我们解读可以看到桑叶作为当时桑蚕业核心原料,这也体现了“小罪重罚”的理念,用来维护当时的生产秩序。
记者 赵黎黎:我们不只讲文字本身,而是文字背后代表的那个时代。
云梦睡虎地律法馆策展人 侯力铭:让人们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当沉睡千年的简牍通过现代科技被唤醒,它所书写的,更是荆楚大地在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就在几天前,湖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11家文博机构举办《简读中国——中国出土简牍展》,一批未曾展出过的简牍文物第一次与公众见面。迄今最早记录古代美食做法的“米其林”菜谱, 疑似最早的“AA制”公务接待文字实录……中华先民的烟火日常生动展现在眼前。
观众 周女士: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男女平等那个法律,还是对我们现在生活有非常大的启发。
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一年来,湖北依托各级博物馆的丰富的文物资源,持续探索文化活化新路径,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触摸荆楚文明的脉搏。今年以来,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数量已突破400万。
湖北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 王先福:包括开发的一些全息剧、VR体验、文创产品,让广大的受众接受荆楚文化的浸润,从内心去认可或者说接受中华文明的文化赓续影响。
一年来,湖北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文化影响力,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加强长江文明溯源研究与传播展示,围绕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推动文旅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陈飞:我们基本梳理清楚了湖北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底蕴,下一步,我们还要围绕考古遗址公园的提档升级,实现物态的保护、文态的传承、物态的活化。
(长江云新闻记者 秦婧 赵黎黎 朱哲鋆 王磊 云梦台 李铮)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