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神农架 | 跨越海拔2700米 寻找神农架最美秋色
跨越海拔2700米 寻找神农架最美秋色
金秋十月,“华中屋脊”神农架秋色正浓,宛如打翻的调色盘。从层林尽染的山谷到云雾缭绕的草甸,从晨雾笼罩的湖泊到烟火升腾的民宿,究竟哪里藏着最美的秋色?接下来,咱们一起去寻找神农秘境最动人的秋日图景。
“好神奇的大自然,太美了吧,太壮观了,这跟仙境有什么区别。”
记者 张君妍:Hello大家好,今天我就来到了有华中屋脊之称的神农架,我一位在神农架做旅游推介的朋友告诉我,来神农架不看秋景等于白来,我倒要看看神农架的秋景到底有多美,去看看吧,怎么到此都是雾,像在蒸包子一样,美景到底在哪里?
Hello!小敏姐,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所以秋景到底在哪儿?别着急,我们往上走,我们现在觉得四周都是雾,走到上面往下看,感觉会不一样,这就是彩虹桥吗?我感觉它像是架在天空上,在雾里面,感觉很仙有没有。对。这就是这个地方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亚洲地区海拔最高的观景桥,它叫云天飞渡,我们可以上去看看。
好多人啊,我感觉我走上了南天门的路,我感觉云就在我脚下,说实话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想踩一脚,感受一下是不是软软的棉花糖,刚好雨过天晴在这个地方能看到非常壮观的云海,今天真的运气非常好,水汽比较充足。
秋季由于雨后快速升温,导致水汽蒸发,遇到冷空气形成逆温层,云雾滞留在山谷,从而产生壮观的云海景象,这是神农架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奇观之一。
北京游客 张先生:(以前)也看过,但是没有这么壮观,这个相当值,有机会还得来。
云海、雾凇、红叶……来到神农架,令人惊艳的秋日限定美景几乎遍地都是。但小敏姐告诉我,如果要看更壮阔的神农秋色,一定不能错过神农顶。这里是华中地区的最高点,海拔3106.2米,在这里,秋天有了更丰富的模样。
湖北文旅神旅集团神农架文旅推介官 陈发敏:我们这边海拔的垂直落差达到了2700多米,海拔不一样,它分配的植被就不同,到了秋季整个色彩就会很丰富,怪不得,所以他们都说秋天像个调色盘一样,秋景出现的阶段也不一样,可以从10月中旬一直到11月中下旬。
巨大的海拔落差下,藏着的正是神农架秋季的色彩密码。那些红得透亮的枫叶,是海拔2000米左右特有的气候“杰作”;中段的桦树则呈现金黄,像是阳光凝固成的薄片;高处尚未褪绿的针叶林,则成了这场色彩盛宴的压轴背景。天然调色盘点缀上限量版云海、彩虹,这是独属于神农架的秋季浪漫。
广东游客 麦麦:刚刚都是雾天,现在开始放晴了,就感觉每时每刻的风景都不一样。
限量版美景,当然值得记录。今年,神农架各景区为游客们准备了“专属摄影师”,它们随时准备登场!
记者 张君妍:现在仅凭这样一台无人机的自助设备,就能让每个人拍出大片,心满意足。
白天山巅看彩林、湿地赏晨雾。到了夜晚,神农架还藏着另一份惊喜——
湖北文旅神旅集团神农架文旅推介官 陈发敏:你今天玩得怎么样,太好玩了,我感觉没白来。当然了,神农架不仅仅有这么美的风景,还有民宿,民宿也已经成为了咱们神农架文旅的招牌之一。
民宿庭院里,火塘上烤着红薯、板栗,游客围坐喝茶;餐厅里,欢声笑语不断,老板热情地为游客端上地道美食。此刻,游客似乎也从神农架的观光者,化身为林区生活的体验者。
神农架民宿从业者 万义红:我希望我们的民宿,能够成为当地民宿文化的一个窗口,把更多的当地文化的一些民俗文化传递给大家。
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宣传推广和交流合作科科长 谷兰兰:今年我们正全力打造“神农山居”民宿品牌,提升全域民宿的服务质量,希望用更多的细节服务,温暖到每一个到神农架来的游客。
神农架:冷杉籽+五倍子迎来秋日“双丰收”
随着秋意愈发浓郁,今年神农架林区秦岭冷杉种子的采收量,从去年的百公斤级大幅跃升至近万公斤,人工繁育技术体系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神农架五倍子也迎来了最佳采收期。凭借技术创新,其亩产提升至80公斤,带动林农每亩增收超过2400元,奏响了秋季高山生态保护与绿色经济的丰收乐章。
在海拔1600多米的巴桃园,神农架林区红花朵林场工作人员韩天飞和工人正在林中忙碌地采赤果。工人系上安全绳,麻利地爬上树梢,用刀具将带有赤果的枝头截断,随后将坠落在地上的赤果捡拾到一起,进行装袋。韩天飞告诉记者,今年的采收规模较往年实现质的飞跃,因为山上的秦岭冷杉结果率特别高。
神农架林区红花朵林场工作人员 韩天飞:去年我们一共就采集了将近一百多公斤,但是我们今年就可以采到七八千公斤。
从赤果到可播种的纯净种子,还需历经多道精细工序。工作人员会将采集回来的赤果进行初步筛选,剔除破损、变质以及夹杂其中的枝叶等杂质。
神农架红花朵林场工作人员 韩天飞:我们要经过十几天的晾晒之后,会变成这种果粒分离的种子,然后我们再经过6道工序的处理,让它成为真正干净的种子,我们进行播种。
秦岭冷杉由于自我繁衍能力极弱,人工培育成为其物种保护的关键途径。2019年神农架林区针对秦岭冷杉人工繁育工作开展深入研究。经过多年实践,现在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繁育技术体系,通过苗圃培育反哺野外种群修复。
神农架红花朵林场工作人员 韩天飞:这是我们去年播种的秦岭冷杉种子长出的幼苗,现在幼苗已经达到了5公分的高度,我们整个已经繁育达到5万多株的秦岭冷杉,去年野外回归达到了3000多株。未来我们将继续的扩制扩繁,将我们新的种子加大我们的繁殖力度,然后我们将野外回归的数量也会翻上一番。
今年5月,神农架高海拔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未来这座"高海拔树种的基因宝库"将与秦岭冷杉人工繁育体系深度联动,为秦岭冷杉的物种保护和生态恢复注入新的活力。
神农架林区红花朵林场副场长 付锐:今年我们新采种质资源达到十余种,目前我们这个资源库,已收录国200份在高海拔林木种质资源,现在我们已经从种质资源采集,到人工繁育幼苗,构建起完整的物种保护链条。
而在另一片山林之中,神农架林区松柏镇送郎山五倍子种植基地,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潘琦正穿梭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挂满枝头的五倍子果实。
神农架林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潘琦: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小的囊状物,其实就是五倍子,我们一般理解为五倍子是树上长的果,其实不是的 ,它虽然长在盐肤木树上,但其实是蚜虫寄生后形成的一个虫衣。
潘琦将树上采下来的果子放在篮子里,然后再将整个篮子放到苔藓旁边。
神农架林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师 潘琦:我们每年大约在9月底的时候,会进行五倍子采收,在这种棱角处可以看到它微微的有一些裂缝,但是还没有完全炸开,这个时候我们把倍子采摘下来以后,放在这样的一个小筐中,放到苔藓旁边,让里面的蚜虫在成熟后能够飞到苔藓上。
五倍子蚜虫的寄主植物包括夏寄主树和冬寄主苔藓,也就是说蚜虫夏天生活在树上,冬天生活在苔藓上。
神农架林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工程 潘琦:第二年春天,我们再把苔藓上的蚜虫收集起来进行培育,然后再挂袋到盐肤木树上,进而完成蚜虫再次在盐肤木树上的寄生,而后又形成倍子,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目前,神农架林区已有3个合作社、5个产业大户、300余户林农发展五倍子产业,推广倍林7540亩,建立苔藓种植基地4个,蚜虫繁育基地2个,为林农免费发放蚜虫6万袋。今年倍子亩产最高达80kg,每亩收益达2400元。
长江云新闻记者 李潇 黎波 通讯员 唐玉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