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艺术大典》编纂取得重大突破 楚曲汉调文献发掘成果丰硕
长江云新闻  2025-11-04 18:17:05		        
			    
			
11月4日上午,“纪念余叔岩诞辰135周年暨京剧‘三余’学术研讨会”在黄冈罗田召开。在开幕式上,武汉大学教授郑传寅代表《汉剧艺术大典》研究团队作《早期汉剧与京剧创生》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报告了团队在早期汉剧剧本搜集方面的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多地寻访,在汉剧剧本文献挖掘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楚曲、汉调剧本发掘和二黄声腔起源考证上也取得进展。

在剧本发掘方面,团队在原有29种楚曲剧本基础上,新发现一批珍贵文献,使总数增加到38种,涵盖北京、江西等多地的刻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首次发现了汉调剧本60种,去重后实得50余种,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的抄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郑传寅强调,汉调与楚曲实为同一剧种不同阶段的称谓,这些发现为研究汉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


在声腔溯源方面,过去京剧中西皮、二黄声腔起源存在争议,特别是二黄声腔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源于湖北的“黄冈-黄安”或“黄冈-黄陂”,其二认为源于江西“宜黄腔”,因“宜”与“二”在方言中因发音相近而讹。其三以为京剧早期使用两支吹管乐器伴奏,疑似源于安徽的“吹腔”,故改“二黄”为“二簧”。

《汉剧艺术大典》编纂团队在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乾隆后期云南知县檀萃的诗作自注,其中明确记载二黄源自黄冈和黄安,这是目前所见最早关于二黄起源的文献记载。郑传寅特别说明,历史上的黄州府辖区广阔,涵盖除当今黄冈市所辖县市外,湖北红安、黄陂、汉阳、阳新、大冶、鄂州、新洲及安徽枞阳等地都曾为黄州府属地。这些发现不仅佐证了二黄的起源,也反映了早期汉剧巨大的影响力,有力地证明了早期汉剧是京剧的母体。

据悉,《汉剧艺术大典》首批成果《楚曲总集》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出版,将为汉剧研究提供系统、权威的文献史料。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骞 胡文超 通讯员 陈钦)
责任编辑 唐元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