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老兵 | 75年!不可忘却的记念
7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同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今日山河已无恙,历史却从未忘记那些最可爱的人,今天让我们聆听荆楚大地上的老兵亲历,感受那段可歌可泣的烽火岁月。
“少年强则国家强,幸福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我们今天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在咸宁通城阔田小学,抗美援朝老兵刘尚员正和孩子们讲述当年的烽火岁月,即使已经95 岁的高龄,老人依然气息平稳,精神矍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让现场孩子们的思绪与老兵一同回到了那个炮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21岁的刘尚员听闻抗美援朝动员令后,瞒着家人朋友毅然报名从军,被编入38军113师39团,成为了一名后勤战士。
95岁湖北通城籍抗美援朝老兵 刘尚员:到了平壤(再)过去就是战场,步行到三八线,走了七八天,(敌军)的飞机炸,每天来炸,保家卫国需要兵,三十八军是“万岁军”,我作为一个三十八军的战士来讲,不能给他们抹黑。
入朝作战期间,刘尚员和战友们为前线运送物资、救助伤员,昼夜不停。他们冒着炮火在敌机的轰炸中筑起了一道道补给线,一次夜间运输任务中,他所在的车辆突遭敌军发现。
95岁湖北通城籍抗美援朝老兵 刘尚员:飞机来了发现下面有灯火暴露,飞机就(俯冲)下来了,轰......打机枪,就打在我座椅上,子弹(离我)二三十公分,米袋上打了很多窟窿,我要是蹲下去的话,很可能就打到(我)。
在枪林弹雨的异国战场,刘尚员数次与死神擦肩,在部队攻打281.2高地的战斗中,不少战友负伤,需要抢运回来救治,他带领两名战友组成突击组,匍匐在焦土中抢运伤员,炮火震耳欲聋,他双手扒地,血肉模糊却浑然不觉,最终在漫天弹雨中救回3名战友,荣立三等功。
95岁湖北通城籍抗美援朝老兵 刘尚员:把名字写在背包上,牺牲了的话这就是遗物,就邮寄到家。美国几次较量都没有赢我们,我们有精神、有勇敢,能打败他们。
如今刘尚员已经儿孙满堂,生活幸福,他的军人作风深深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儿子、孙子都投身军营,退役后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祖孙三代从军报国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刘尚员的儿子 刘飞跃:家风非常好,四十多人的大家庭,有十三名党员。
95岁湖北通城籍抗美援朝老兵 刘尚员:要爱国、爱党、爱军,这个信仰不能变,老兵也好,新兵也好,三代永远跟党走。
在 50 公里外的崇阳,居住着 92 岁抗美援朝老兵陈洪光,虽年事已高,面对镜头,老人依旧思维清晰,声音洪亮。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至今清晰的烙印在他的脑海里。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陈洪光作为15军45师135团3营7连3排9班副班长,和战友们奉命坚守一条核心坑道。
92岁湖北崇阳籍抗美援朝老兵 陈洪光:敌人首先用飞机来(侦查),用炸弹来炸,然后用大炮来炸,再就是坦克、步兵(冲锋)整个高地的树木全部烧光。
面对敌人飞机炸、大炮轰、步兵冲的战术,陈洪光和战友们死守阵地,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在弹药将尽,表面阵地失守后,他们藏身在地下30多米的坑道中,与敌人周旋。在断水断粮的绝境下,尿液成了他们维系生命的宝贵资源。
92岁湖北崇阳籍抗美援朝老兵 陈洪光:水喝完了没有水喝的时候,那么就只能喝尿,都不能(自己)喝,留给负了伤的伤员喝。那个时候根本没想到死,一心只想着把这个高地,我们坚持把它守住。
凭借着顽强意志,陈洪光与战友们坚守了整整6天,当增援部队夺回表面阵地,他们才得以重见天日,陈洪光所在的班和原先坑道内的伤员全部幸存,时过境迁,如今的陈洪光生活幸福,最让老人开心的就是国家复兴,民族富强。
92岁湖北崇阳籍抗美援朝老兵 陈洪光:现在国家强大,富强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晚年享尽了幸福,我们感到很高兴。
(长江云新闻记者 庞栋 余霄 阮翔 通讯员 包晓霁 陈凯 骆名进 龚洁琼 李强 罗伟民)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