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如何接住“泼天流量”
“宜昌,‘宜’意为应该,宜昌就是‘应该昌盛’,湖北应该昌盛,中国电影事业应该昌盛。”易中天对宜昌铿锵有力的解读,将这场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2024-2025年度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唯见长江,光影绽放。10月30日,随着中国电影大数据暨电影频道M榜荣誉之夜在宜昌揭幕,百余位电影人的身影共同奔赴一场中国电影与长江文化的盛宴。这既是“光影赋能城市”的生动实践,更是双方勇担建设电影强国与弘扬长江文化时代重任的体现。

光影映城:从银幕到街巷的文化浸润
截至10月2日,2025年中国电影累计票房突破425.0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总票房。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其最坚实的底座,正是好故事带来的强大吸引力。
冯小刚点赞宜昌:“山水交融,烟火暖心。”他认为,这座兼具自然禀赋与人文特质的城市,本身就是一片孕育动人故事的沃土。从《风雨送奶人》的初声,到《三峡好人》《山楂树之恋》等影片的接连绽放。宜昌,已从长江之畔走向中国影坛,成为备受瞩目的取景地与故事源乡。M榜选址于此,正是对宜昌深厚电影价值最不言而喻的印证。
在宜昌,热爱电影也是一种城市基因。这份热忱,从不是被动承接的任务,而是发自全民内心的真诚。当“我们就是东道主”成为共识,一场覆盖全城的电影狂欢便应运而生,让M榜真正成为“电影人的盛典、市民的节日”。
在荣誉之夜拉开帷幕前,宜昌已悄然将整座城市转化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巨型影院。“全城一座电影院”公益放映活动,将40个放映点如星辰般撒入社区、街头与广场。

▲西陵区石板溪社区的公益放映现场
电影元素也悄然浸润城市肌理。滨江公园的艺术装置“江边漫步”,以最自然的行为为名,引导人们在行走中完成身心与精神的漫游,诠释着不言而喻的文化惠民理念。
正如湖北三峡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梅春莲所言,这样的文化实践带来“看得见的好处”:体验更走心。在三峡边听音乐会、看屈原话剧,或是亲历M榜的震撼,都比广告更令人铭记。故事更生动。城市标语易忘,但好戏永驻。宜昌的山水、历史与人物,因演出而鲜活,城市也因此成为“有故事的地方”。

盛典启航:以电影为媒,展城市之魂
荣誉之夜以“唯见长江来”拉开序幕,百位电影人“乘”光影之舟“宜昌号”破浪而至,恰似中国电影走过120年风雨的象征。

这场入场式,巧妙隐喻着宜昌在电影长河中的新角色,一个承载梦想的新港。而赠予获奖者的礼物“豚宝”,寓意“长江的微笑”,也将宜昌的生态关怀、自然馈赠与人文温度,含蓄而高雅地传递给中国电影界。颁奖盛典不仅是行业的聚会,更是城市形象的一次集中展示,将“宜昌”与“宏大叙事”“生态友好”“艺术温度”紧密相连。

▲张艺谋和豚宝
00后市民小孙难掩自豪:“在家门口追星,让我觉得生活在宜昌很幸福。”在她看来,这类文化活动不仅是娱乐,更是城市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让宜昌走入更多人的视野。
盛典之外,“宜昌对话·中国电影经济新浪潮”圆桌论坛,将活动的内涵从艺术欣赏层面,拉升到产业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论坛上,来自电影、文化、经济领域的专家们,共同探讨了AI重塑电影工业、光影赋能城市经济的全新路径。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品牌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她指出,超大城市适合“首店经济+IP旗舰店”模式;而像宜昌这样的特色城市,则应致力于推动IP与城市空间、历史文脉双向赋能,实现深度文化体验。
梅春莲坦言,这类高水平活动对宜昌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一是能把资源变品牌。宜昌不缺历史文化资源,但通过活动,能让这些资源“活”起来,变成宜昌独有的、叫得响的文化品牌。二是让城市更年轻。既能办传统的龙舟赛,也能办现代音乐节,这让宜昌既有文化底蕴,又充满青春活力,能吸引更多年轻人和游客。三是培养自家队伍。经常办活动,能锻炼本地文艺院团的创作、表演和运营人才,让宜昌自己就能持续产出优秀的文化作品。

双向赋能:从文化共鸣到城市愿景
宜昌,这座长江之畔的山水之城,通过这场盛会便实现了一次与电影艺术的深情相拥。
如何接住“泼天流量”?没有现成的答案。电影与城市,如何奏响一场“双向奔赴”的协奏曲?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品牌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认为:电影是造梦的艺术,旅游是追梦的脚步。银幕上的光影故事所点燃的情感共鸣,会悄然转化为观众对取景地的无限向往,催生一场“说走就走”的奔赴。这股力量,不仅直接拉动了在地消费,更衍生出丰富的城市联名产品等新业态。

近年来,宜昌演艺市场的繁荣,是“十四五”文化惠民工程成效的直观印证。薛之谦、刀郎等众多明星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反映了过去五年超2万场惠民活动所培育的文化活力与群众基础,标志着宜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实现全域覆盖。
展望宜昌未来的演艺事业,梅春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认为,未来可以架上科技的翅膀。用手机APP、VR眼镜等技术,让不能来现场的人也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宜昌的山水实景演出,让文化传播没有距离。
其次,打造王牌活动。集中力量办好“三峡国际旅游节”“长江文化艺术季”这样的王牌活动,让大家一想到看某个表演,就首选来宜昌。最终,让艺术走进生活。艺术不只在剧院里,也出现在街头、公园和社区里,让市民和游客走在宜昌的街上“抬头看山水,低头闻书香,转角遇艺术”,建成充满烟火气的“日常艺术之城”,让宜昌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化目的地。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