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加速奔袭的湖北AI,中部崛起的“智造”引擎

长江云新闻  2025-10-31 18:18:26
分享到:

这两天,湖北AI圈“含金量”爆表!

全球首个虚实结合具身智能数据工厂重磅落子。

国内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惊艳亮相。

……

凭着一批“首发首创”硬核产品,湖北正在全国AI赛道上演“现象级破局”。

“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正在荆楚大地焕发实践伟力。

兰丁、楚精灵等8家湖北企业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优胜单位,数量居全国第3;武汉经开区建成国内最先进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让自动驾驶技术照进现实……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湖北以40%的五年复合增长率强势崛起,正加速构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2025年1—9月产业规模已达1100亿元,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实现3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集群。

技术突破: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在武汉光谷,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紫东太初”大模型已完成四次迭代。最新发布的“紫东太初4.0多模态推理大模型”突破性引入交叉注意力机制,实现了从被动分析到主动思考的跨越,具备类人化的世界理解能力,在多模态推理领域超越GPT-5。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彭骏表示,该模型已迈入“能边看、边识、边思”的多模态推理新阶段,对复杂数据的整体理解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湖北正以大模型研发为核心构建开源生态,催生一批行业标杆:中科凡语“智策大模型”作为政务领域原创预训练大模型,已服务全国超100家政府机构与大型企业;科大讯飞“元古大模型”推动人工智能与地球科学深度融合,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全链条智能服务;格创东智与TCL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半导体显示领域专用大模型“星智”,通过实时监测分析产线运行状况,帮助实现每月5%的良率提升。

在武汉经开区,全球首个虚实结合的具身智能数据工厂已落地,国内首款鸿蒙人形机器人“夸父”惊艳亮相,标志着湖北在垂直领域大模型与场景深度融合上走在前列。

作为全国少有的“工业全能选手”,湖北41个工业大类一应俱全,为AI提供最丰富、最真实、最复杂的应用场景。在东阳光宜都基地,AI驱动的生物过程精准调控系统使抗生素产能提升15%,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跨越;华工科技通过“紫东太初4.0”赋能,激光焊接效率提升50%;在医疗领域,“兰丁”宫颈癌AI云诊断平台以10秒扫描、2秒诊断的速度,将医生检测效率提升100倍,检验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已走向全球10多个国家。

眼下,湖北还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多个优势领域,推进建设200个垂直大模型和200个全国领先应用场景,培育推广人工智能应用的“湖北模式”“武汉样板”。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经过实践检验的“湖北方案”走向世界,为全球AI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范本。

算力基建:中部首屈一指的“数字底座”


作为AI发展的“粮食”,湖北算力总规模已突破15000P,稳居中部第一,预计年内将突破17000P,形成武汉高性能算力、宜昌存算一体枢纽、襄阳工业互联网节点三大集群构成的“铁三角”格局。这一数字底座的构建,不仅支撑起AI产业的“肌肉”力量,更与数据、算法形成驱动产业加速的“黄金三角”。

在算力调度层面,中国移动武汉智算中心的“云枢算力调度平台”已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企业可像“用电一样方便”按需弹性租赁算力资源,训练推理任务结束后快速释放资源,大幅降低硬件投入成本。据中国移动湖北有限公司刘丽丽介绍:“企业无需斥巨资建设大规模算力基础设施,通过平台弹性订购,训练成本可压缩40%以上。”9月20日上线的湖北省算力互联互通平台门户,更实现“上接国家、下联市州”的算力资源高效流通。

数据要素市场同样呈现蓬勃态势。中部数据流通服务中心自去年9月上线以来,已入驻数商1050家,上架数据产品660个,交易金额超3.8亿元。湖北正积极探索成立数据交易所,打造中部数据流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市州创建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壮大数据处理服务产业。湖北大数据集团的成立,更剑指“全国一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引擎。

从“九州通衢”到“九州通数”,湖北正以算力基建为基石,构筑起驱动AI产业腾飞的坚实底座,推动湖北人工智能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较去年全年增长49%。1-9月,湖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近30%,预计全年将突破1500亿元。

未来蓝图:培育可复制的“湖北模式”


湖北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精准护航。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五大维度提出16条硬核举措,明确到2027年产业规模达3500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这份政策蓝图不仅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能级提升,更前瞻性布局安全监管等前沿议题,为产业长远健康发展铺设制度轨道。

政府创新“企业出题、政府立题、联合答题、市场判题”的协同模式,精准筛选兼具技术含量与市场前景的项目,打通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从年初“新春第一会”10款鄂产人形机器人首秀,到邀请专家为市厅级干部专题培训,再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密集调研企业,湖北正以高规格、高密度举措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全力抢占未来制高点。

人才战略方面,湖北深入实施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汇聚21位人工智能领域院士,每年培养专业人才超5000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4所在汉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或学院,构建从中小学启蒙到终身学习的全学段教育体系,为AI时代储备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的人才队伍。

资金配置上,依托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支持设立100亿元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母基金,长江产业集团筹建20亿元规模的“长江人工智能基金”,重点聚焦智能硬件、算力基础设施、“AI+”行业应用等核心赛道。这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正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产业能级为基础、数字底座为支撑、场景应用为导向、生态优化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发展体系。

湖北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湖北将支持武汉打造“世界存储之都”,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这一布局下,湖北正构建覆盖技术创新、场景应用、要素支撑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让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的“智造”引擎。

长江云新闻记者:黄朋威

编审:向秀 沈雅洁

责任编辑 潘念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