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锐评|“双十一”涨价8倍、补贴突停……消费者权益不可以“打折”!
长江云新闻 2025-10-24 15:06:22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价格原地杵。”忙着算账、退款、凑单,这是不是大家每年“双十一”最真实的写照?
最近,据长江云新闻报道:有消费者种草的一款女士小皮鞋,加入购物车时原价118元,“双11”券后价却飙到939.4元,涨幅近8倍,商家“先涨后折”套路引发众怒;更令人错愕的是,据澎湃新闻报道:10月21日尾款通道开启仅一天,淘宝突然叫停“限时补贴”和“淘金币加抵”活动,未付尾款的商品秒涨数十元。更讽刺的是,当消费者寻求解决方案时,平台和商家却互相推诿——主播说是平台行为,平台则表示限时补贴不支持保价。
网友怒斥:“算来算去还比原来贵了,付尾款时竟成了‘大冤种’!”社交平台数据显示,“双十一没便宜”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在各大社交平台,网友们纷纷晒出订单,怨声一片,直指网购平台搞“小动作”,消费者成“大冤种”,并引发一大波“退款潮”;有品牌方和直播达人也抱怨遭平台甩锅、“背刺”。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先涨后折已涉嫌价格欺诈;另有电商从业者指出,“平台规则频繁变更,本质是利用信息差收割消费者”。
这场“信任危机”背后,是整个促销机制的透明性问题。商家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靠“先涨后降”的套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平台需要流量,但朝令夕改的规则只会让消费者寒心。当“双十一什么时候结束,我好买东西”成为网络热梗,这场年度购物盛宴已经站在了信誉危机的边缘。唯有透明、公平的消费环境,才能让双11真正成为全民狂欢,而非全民“踩坑”。屏幕前的你,是否也遭遇过双11“价格刺客”?点击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我们一起向“套路促销”说不!
责任编辑 刘蕊俊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