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未来这五年,“我”该怎么干?

唱辽阔  2025-10-24 09:04:41
分享到:

历史的笔触,正在勾勒新的年轮。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擘画了蓝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又一个五年的开端,我们站在了时空的交汇点。前方,是民族复兴的壮阔航程;脚下,是个人命运的十字路口。

这是一个变革加速的时代,也是一个机遇绽放的时代。未来五年,不仅是国家发展蓝图中的关键一笔,更是每个“我”生命中无法重来的黄金岁月。

如何自处,如何作为?

答案,就写在个人与国家的同频共振里,藏在“小我”与“大我”的双向奔赴中。

一、“我”在时代坐标中校准航向

一片绿叶,能看清“国之大者”。

2005年,江苏青年张文旗在湖北恩施发现,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近乎销声匿迹。彼时,国家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基层铺展。他嗅到了时代的信号:复兴名茶,既能守文化遗产,更能富山区百姓。

他果断舍弃本想投资的旅游项目,扎根恩施创立润邦茶业。

十余载深耕,茶园改良、工艺复原,昔日隐没的茶香重飘四海。“恩施玉露”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鄂西数千茶农稳稳增收。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我们摸得着的使命。” 如今,张文旗的手机里满是全球订单。一片茶叶,连起山村与世界,这便是个人选择与国家需求的同频共振。

七十余年,从“一五”到“十四五”,真理如炬:个人命运从来都与国家脉动同频共振。亿万个体的选择与国家战略同向,便能聚成改写历史的磅礴力量。

未来五年,“国之大者”在哪里?

答案写在“十五五”规划的战略目标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您若想锚定乡村振兴的赛道,就学张文旗扎根田野,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在广袤乡村书写增收答卷。

您若想服务民生保障的需求,就像社区守护者那样,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在烟火人间筑牢幸福根基。

您若想助力文化传承的使命,就仿非遗传承人坚守,让老技艺焕发新活力,在古今交融中延续民族根脉。

国家的每一条战略主线,都是个人航向的“指南针”;个人的每一次精准定位,都是国家发展的“微动力”;千万人的每一份同向奔赴,都是民族复兴的“加速度”。

国家的每一项战略需求,都是个人才能的最佳安放处。

二、“我”在能力迭代中锻造利器

一束激光,能锻造成“国之利器”。

二十多年前,高端激光装备市场被国外垄断。一颗进口螺丝要3美元,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中处处受制。

国家急需突破高端制造的技术壁垒,这道考题,摆在了武汉光谷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的面前。

“打破垄断,才能赢回主动权!”

马新强带领华工科技团队扎进实验室。从焊接、切割的基础工艺突破,到整套装备的自主设计,无数日夜反复试验,技术能力在迭代中跃升。

如今,华工科技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核心产品年出口增速达35%,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70多项“中国第一”,90%以上自主化率,不仅撕碎了国外垄断的枷锁,更带动上千家产业链企业崛起,改写全球激光产业格局。

“创新是没有终点的长跑,每一次突破都是为国家添块‘硬骨头’。” 马新强的话,道破了个体能力与国家实力的深层联结。

从“两弹一星”到“大国重器”,中国的每一步跨越都证明:核心竞争力的较量,本质是人才能力的比拼。

未来五年,“国之利器”如何锻造?

答案藏在国家对技术自立的渴求里。

若要投身高端制造,就紧盯“卡脖子”环节,在攻关中磨硬本领,为装备制造筑牢根基。

若要深耕数字经济,就在算法优化、场景落地中求突破,为数字中国注入动能。

国家对核心技术的每声呼唤,都是个人能力升级的号角。

个人在专业领域的每次精进,都在为民族复兴锻造利刃。

三、“我”在价值坚守中凝聚力量

一群“蚁工”,能涵养“国之魂脉”。

十年前,长江宜昌段的江滩上,垃圾随波逐流。彼时,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已吹响,长江大保护亟待有人躬身践行。

一位名叫李年邦的理发师站了出来。

他拿起麻袋,戴上手套,一个人走进江滩。弯腰,捡拾,起身,再弯腰。

从一人独行到全家加入,从邻居观望到万人同行。“三峡蚁工” 这个名字,成了长江岸边最动人的符号。

寒来暑往,李年邦手上磨出老茧,衣衫干湿交替。每日清晨的巡查,累计走出2万多公里。

十年间,1221场环保活动,1230吨垃圾被清理。这些垃圾袋连起来,能绕宜昌江岸线12圈。

江滩绿化率提升30%,水质持续改善。“红领巾蚁工”“企业蚁工” 相继涌现,绿色理念生根发芽。

“保护长江不是口号,是捡起每片垃圾的坚持。” 荣获“中国好人”的李年邦,用行动诠释了个体坚守的重量。

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到“鞠躬尽瘁”,民族精神从来都是个体信念的接力。

未来五年,“国之魂脉”如何涵养?

答案写在时代对精神文明的呼唤里。

若要做生态守护者,就学“三峡蚁工”,以 “守一寸土、净一方水” 的执着,为美丽中国添色。

若要做教育服务岗,就学习人民教师张桂梅,以“燃尽自己、照亮他人”的奉献,为社会注入暖流。

国家对精神文明的每声召唤,都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坐标。

个人在日常中的每次坚守,都在为民族精神续力赋能。

四、“我”在开拓创新中书写华章

一架飞机,能扛起“国之重任”。

曾几何时,中国民用航空深陷“大飞机缺位”之痛。核心技术被垄断,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工业自主的尊严备受挑战。

来自武汉的航空人吴光辉,接下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发重任。

“大飞机是干出来的,不是画出来的!”

团队扎根一线,与“硬骨头”死磕。为优化气动性能,完成上万次风洞试验,机翼方案数十次推翻重来。为实现国产化,联合湖北企业攻关座椅技术,推动上百种零部件本地生产。

16年磨一剑。

2023年,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打破国外半个世纪垄断。如今,千架订单在手,多条航线运营,湖北航空制造业从 “零件生产” 跃升至 “集群集成”。

“这是一代代航空人接续奋斗的成果。” 吴光辉的话,彰显了个体创新与国家使命的同频共振。

从“敢为天下先”到“勇闯无人区”,民族复兴从来靠创新铺就。

未来五年,“国之重任”如何担当?

答案藏在高质量发展的浪潮里。

若您身在科研界,就学吴光辉团队,以“啃硬骨头、闯无人区”的韧劲,筑牢科技自立根基。

若您扎根产业线,就仿C919配套企业,以“精益求精” 的干劲,突破核心部件瓶颈。

国家对高质量发展的每声呼唤,都是个人创新的舞台。

个人在岗位上的每次突破,都在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五、以五年为期,赴时代之约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未来这五年,于“国”而言,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于“我”而言,是人生中无法复制、至关重要的奋斗期。

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大局,平凡岗位也能创造非凡价值。

光谷的激光工程师,在实验室点亮强国之光;恩施的茶农带头人,用绿叶铺就富民之路;长江边的“蚁工”,以双手守护生态之美;飞机厂的青年技工,用扳手拧紧自主之基。

他们的故事证明:当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向而行时,必将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既照亮个人的前程,也照亮民族的未来。

未来已来,路在脚下。

让我们以五年为期,以行动为笔,在这幅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上,描绘出属于每个“我”的精彩笔触。

当亿万个体的奋斗汇聚成时代洪流,我们必将见证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中国,也必将成就更加充实丰盈的人生。

你的选择,就是中国的方向!

你的奋斗,就是时代的力量!

责任编辑 严泉泉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