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重点在这里
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如何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建议》有哪些亮点?10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全会精神。从这场重磅发布会中,我们拎出值得关注的9方面重点,与您分享。
1. “我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重要引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介绍了相关成就,其中第一条是“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这几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万亿元左右,连续跨过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几个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重要引擎,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江金权说。
2. “‘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3. “初步估计,传统产业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
传统产业是当前我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80%左右。《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部署了4方面重点任务,第一项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表示,《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化工、机械、造船等行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等举措。这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初步估计未来5年会新增10万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能和民生红利。
4. “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大国经济都是内需为主导,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郑栅洁告诉记者,《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抓好贯彻落实,要把握好三个关键。
一是“拓展增量”。《建议》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这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上向好。
二是“提升效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规模已达到50万亿元。《建议》提出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等举措,将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不断增进投资综合效益。
三是“畅通循环”。《建议》提出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等举措,将更加有力有效破除各种市场障碍,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5.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将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郑栅洁表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6. “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
走过“十四五”,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均创历史新高,高新技术产业超过50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26个,占比全球第一。《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并从四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三是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四是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经过未来五年的奋斗,中国的科技实力又将迈上一个大台阶。”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表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7. “我们开放也好,引资也好,都不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那一套,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走过“十四五”,高水平开放成为对中国好、对世界好的大事业。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告诉大家,关于“十五五”时期开放工作,《建议》从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我们开放也好,引资也好,都不搞损人利己、零和博弈那一套,而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王文涛表示,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未来十多年中等收入群体将超过8亿,市场潜力巨大,“下一步,将大力提振消费,打造‘购在中国’品牌,让商品和服务消费都‘火’起来。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
8. “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使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
“十四五”以来,我国卫生健康和人口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到2024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9岁。“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雷海潮表示。
“《建议》立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对卫生健康和人口方面又作出了进一步的谋划和部署。”雷海潮表示,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综合国力、工作基础,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使中国人口的人均预期寿命从现在79岁的水平再提升1岁,达到80岁左右,“这对于满足和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新期待,将是一个标志性的工作。我们分析,这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9. “从现在起到2035年,只有10年时间。前五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主动”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十五五”的五年,有什么重要地位和作用?
“从现在起到2035年,只有10年时间。前五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主动。”韩文秀表示,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抓住时间窗口,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韩文秀介绍了几个“着力”,第一个是“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充分释放经济增长潜力,努力从中等收入国家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迈进”。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