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阳新:32年坚守创新 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
在黄石市阳新县,一门传承了二百多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新布贴,在非遗传承人胡芳手中正重焕生机,她从母亲手中继承手艺,并带动当地妇女学好手艺,轻松就业。32年来,她用坚守与创新,让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

前不久,一只巨型的阳新布贴老虎,亮相江城武汉,憨态可掬的造型引来众多市民驻足。
武汉市民 徐雯:我第一次看到阳新布贴,今天了解到阳新布贴是阳新的劳动人民。拿到衣服角制作而成,觉得很新颖,我们大家看到都非常喜欢,为阳新点赞。
阳新布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明艳色彩和丰富图案为特色,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只栩栩如生的布贴老虎,是阳新布贴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芳亲手制作。她与阳新布贴的缘分,始于童年时期。
阳新布贴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 胡芳:妈妈那个时候是十里八乡,还比较有名的一个布贴手艺人,那个时候就看到妈妈画样稿,就经常去问,然后偷偷地把她的一些东西拿来剪、拿来缝,从那个时候就喜欢上了阳新布贴。
1993年,胡芳进入阳新县文化馆,从事阳新布贴的传承与保护工作。2011年,她在阳新县文化馆的支持下,成立阳新布贴传习所,传授布贴制作技艺。32年来,胡芳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布贴从传统的儿童衣饰、婚嫁用品,拓展到胸针、香囊、耳环、背包等时尚新品,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这幅牡丹纹样布贴,在色彩、纹样设计和材料上进行大胆创新,她以纤薄的欧根纱为底,镶金线穿插其间,让传统纹样更显轻盈灵动。
阳新布贴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 胡芳: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但是又要让现在的年轻人觉得它很潮。现在我们在色彩上、纹样上、材料上与时代俱进,做出更美、更好的作品。
胡芳的创新不只在技艺上,她还让布贴手艺变成“指尖经济”,帮助越来越多的留守妇女、残疾人学好这门手艺,实现家门口就业。如今,有不少年轻人也向胡芳学习阳新布贴制作技艺,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机。
阳新布贴制作技艺省级非遗 代表性传承人 胡芳:我们要根据时代的步伐,不断去创新去开发。只有这样,把这个阳新布贴传承好、发扬好、传播好,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来源:黄石台:费懋华 编辑:娄嘉欣 编审:朱兵 监制:杨斌)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