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新时代的我们 | 刘爱荣:从返乡带娃的普通老人变身带动百余人增收的“领头雁”

长江云新闻  2025-10-23 21:17:43
分享到:

在天门市干驿镇八团村,61岁的刘爱荣用六年时间,从返乡带娃的普通老人,变身带动百余人增收的“领头雁”,今天新时代的我们,一起去认识下刘爱荣。

清晨的八团村,阳光刚漫过村头树梢,刘爱荣家门前已排起长队——村民们骑着三轮车,有序领取从武汉运来的医疗鞋套加工材料。这样充满烟火气的生产场景,在刘爱荣的组织下,已整整延续了六个春秋。六年前,刚从深圳返乡照顾孙子的刘爱荣,曾一度因“闲得慌”陷入失落中。于是,她开始联系厂家做医疗鞋套,自己在家加工,并免费传授技术。项目起步时,村民们大多持观望态度——既怕学不会技术,又怕拿不到工钱。刘爱荣没有退缩:设备自己跑武汉对接引进,技术自己先学会再手把手教,订单自己找厂家谈,甚至每天上门回收成品、当场结算工钱。渐渐的,看到身边人靠加工鞋套多了份收入,曾经犹豫的“婆婆妈妈”们也主动加入进来。

天门市干驿镇八团村十二组村民  刘爱荣:不少村民就过来询问、学习,感觉这个工钱还不错,就慢慢发展,现在差不多辐射十多个村了。

六载春秋,风雨无阻。刘爱荣的足迹遍布干驿、马湾的十几个村庄,带动近120人加入鞋套加工行列。去年,八团村鞋套加工业务产值达到近50万元,成为村民们重要的生活保障来源。

天门市干驿镇八团村十二组村民 鄢四玉:一年收入就是两万多块钱,不影响我们种田,家务事都不影响。

像鄢四玉这样的村民,在八团村有60多人,在刘爱荣的带动下,他们重拾生活热情,用双手创造价值,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得。除了组织生产、对接订单,刘爱荣还主动揽下记账、收发货、维修设备等“额外活”,对于刘爱荣而言,看到乡亲们因这份事业脸上洋溢的笑容,便是她最大的满足。

天门市干驿镇八团村十二组村民  刘爱荣:我不认为自己60岁就老了,60岁也可以闯荡,有追求有寄托,才能活得长。

(长江云新闻记者 姚涛 刘莉 天门台 田浩然)


责任编辑 程艺畅
分享到: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