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非凡历程的实践与启示 | 产业倍增挺起湖北发展脊梁
“十四五”期间,湖北牢记嘱托,深入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挺起高质量发展坚实脊梁。
当AI遇上配电柜,这种创新组合,仅上半年就为企业带来30%业务增长。“向新而行”,正是“十四五”湖北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为实现产业倍增,湖北以“全省一盘棋”的格局搭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制造业优先,全力打造“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三线并进”。以长江电气为例,今年二月完成智慧工厂数字化系统升级后,上百个工序也实现数据联动,生产效率提升超30%。
长江电工集团智造公司总裁 黄飞宁:今年6月份,我们有个项目在跟同行竞争过程中,客户直接问你们十五天能不能交货,我们的营销人员就跟客户很明确地回复,最终这个订单就因为我们的交付能力,赢得了合同。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巨大。抢抓机遇和挑战,湖北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让制造业插上 “数字翅膀”。“十四五” 期间,全省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5万个,武汉和宜昌成功获批全国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湖北6成工业企业上云,数量超5.8万家,101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数量全国第三;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位列全国第四。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邹薇:湖北目前我们所有千亿以上的产业,绝大部分是传统产业,如果我们能用数字化、绿色化、产业化、网络化的体系去不断地促进蝶变升级,湖北努力加大技改的投入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传统产业也能够打造新质生产力。
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湖北正在持续锻造产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科教大省,湖北围绕国家所需、发挥湖北所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看实力,“十四五”以来,湖北累计建成2个国家级、1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争创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成功落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近50%;看成效,“十四五”以来,湖北共实施121项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2024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8.9%,增幅位居全国第三。以黄石迪赛鸿鼎为例,与武汉大学联合研发五年,成功实现光电子信息领域高频高速碳氢树脂的国产替代。
湖北迪赛鸿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祁军:设备工艺这一块都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目前就我们这一款产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根基,“十四五”期间,湖北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出台《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推动下,湖北规上工业企业总量从 “十三五”末的15769家增至“十四五”末的20179家,净增44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从51家增至722家,增长13.2倍;武汉市光电子信息、“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成功晋升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千亿级产业已达19个,今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行列。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规划和技术改造处处长 陈明宇:聚焦工业母机、光电子、动力电池、现代化工等优势领域,坚持横向衔接、区域联动,推动“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产业、“宜荆荆”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集群20个、100个引领中部的特色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县域冠军产业。
(长江云新闻记者 向昊 曹文超 黄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