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数字食堂”,守护学生“美好食光”
校园餐食事关学生健康、家庭安心与社会信任。近年来,荆州市沙市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数字食堂”建设为切入点,推动校园餐食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型,全力构建让师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阳光食堂”“营养食堂”,走出了一条提升群众获得感的坚实路径。
智慧监管 打造食品安全闭环
沙市区以数据驱动食堂管理全流程再造,构建“源头可溯、过程可控、费用可查、责任可究”的智慧监管体系。在食材安全方面,全区推行大宗食材“一码溯源”,实现从采购、配送到验收、入库的全链条数据实时上传、不可篡改。扫描菜品二维码,即可查看食材产地、检测报告等信息,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透明监管。2025年,全区学校食堂食材溯源信息公示率达到100%。
后厨管理引入“AI巡检”系统,在清洗、切配、烹饪等关键区域部署AI摄像头,自动识别未规范佩戴口罩、违规吸烟等行为并实时推送预警。该系统运行以来,日均抓拍违规行为同比下降30%,推动后厨管理从“人防”转向“人防+技防”结合。全区食堂普及“刷脸支付”,学生通过人脸识别完成消费,系统自动扣费并记录数据,不仅提升了就餐效率,也为按需备餐、控制浪费提供了依据。实施以来,食材浪费率下降5%,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多元共治 构建家校信任桥梁
沙市区积极推动形成“学校主导、家委会监督、数字公开”的多元共治格局。各校成立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常态化参与食材验收、菜单评议、财务核查等环节,成为食堂管理的“常驻监理”。2025年,全区共收集家长建议40余条,采纳率达100%。
同时,定期举办“食堂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食堂,实地查看环境卫生、监督验收流程、观摩后厨操作,并与孩子共同用餐、座谈反馈。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活动80场,参与家长64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家校互信。此外,全区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家长可通过“鄂食安”平台实时查看食堂实况,学生也可对每日餐食进行评分,形成“线下体验+线上巡查”的立体监督网络。
营养赋能 推动食堂向“营养型”升级
沙市区推动校园食堂从“饱腹型”向“营养型”转变,助力学生健康成长。2025年上半年,学生膳食经费入口率达77.3%。依托数字系统分析学生消费数据,结合不同年龄段营养需求,定制个性化菜单。针对维生素摄入不足等问题,深色蔬菜和水果供应比例提升15%,膳食结构持续优化。
建立“菜品淘汰与创新机制”,根据师生反馈及时调整菜品结构。2025年,共淘汰低满意度菜品35个,引入新菜式55个,不断贴近师生口味与营养需求。食堂也成为“食育”实践课堂。通过可视化营养图、“光盘行动”、“安静就餐”等举措,健康饮食与节俭理念融入日常,实现“食育”与“德育”有机融合。
下一步,沙市区将继续深化“数字食堂”建设,在智慧管理、阳光运行、共治共享和营养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把学校食堂打造成沙市教育的“金名片”,守护好每一位学生的“美好食光”,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特约记者:万佳 通讯员:史莹莹/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