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荆州江陵:“生态包袱”变“增收财富”

江汉风  2025-10-23 14:53:02
分享到:

金秋时节,荆州江陵资市镇通过“低茬收割控量+收储体系兜底+政策补贴激励”模式,推动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禁烧与农户增收双赢,让“生态包袱”变“增收财富”。

在青山村田间,工作人员紧盯收割机作业,确保水稻留茬高度低于15厘米,同时检查秸秆粉碎、收集装备运转情况。

青山村委会副主任龚文兵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一早就会到各村的田间地头巡查。一方面要盯着农机手作业,现场核查农机装备的安装是否规范、农作物收割后的留茬高度是否达标,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就立刻上前指导调整;另一方面,会趁着农户休息的间隙,跟他们聊一聊低茬收割的好处,耐心沟通慢慢引导大家主动配合。

稻飞虱、二化螟等常见水稻害虫多寄生在秸秆中,低茬收割不仅从源头切断稻飞虱等害虫传播链,还为下季种植创造良好土壤条件。

青山村水稻种植户何亚班说,今年有技术员盯着留茬低于15厘米,虫害明显减少了,而且收完直接能整地种油菜,省了不少工夫。

这一举措,正是资市镇以“源头管控”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从根本上减少秸秆焚烧隐患的重要环节。那么,收割后符合标准的秸秆究竟去往何处?

江陵县旺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荐说,如今这些秸秆早已不是没人要的废料,眼下,他们每天能收储300到700吨秸秆,打包好的秸秆,一部分运到养牛场,成了肉牛的优质饲料,另一部分送到凯迪电厂,还能转化为清洁能源。

江陵县旺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已收购秸秆4000多吨,预计今年全年可收购7000多吨,有效解决了资市镇及周边乡镇2万多亩粮田的秸秆去处问题。江陵凯迪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每年能消化23万吨秸秆,将其转化为清洁能源。

陈荐说,秸秆能顺利收上来、又能及时卖出去,这背后离不开县里的政策支持。农户卖秸秆能增加一份收益,合作社建收储点、购置设备有补贴,企业收秸秆可以用来发电,整个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理顺了,大家自然都愿意参与进来。

秸秆“变现”离不开政策支持。江陵对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给予每平方米100元补贴,还实施“秸秆离田收储40元/吨”补助。当前秸秆收购价240-300元/吨,农户每亩可增收约100元。

资市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黄瑾说,推进秸秆禁烧工作,不能简单采取“堵”的方式,更要做好“疏”的文章。通过推行低茬收割减少秸秆总量、搭建收储体系保障秸秆有去处、发放补贴提高大家参与积极性等举措,引导农户从“要我禁烧”转变为“我要禁烧”,这才是破解秸秆禁烧难题的长效办法。

(通讯员:郑文刚、韩俊康/编辑:张倩/一审:唐杰/二审:王桃芳/三审:江敏)

责任编辑 梅媚
分享到:

定制服务